国际评委在参赛作品展板前认真讨论。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潘晓娟在日前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的“国际可再生能源建筑集成技术交流会”上获悉,“2009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终评会最终选出四川绵阳及马尔康地区各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作品、及6项三等奖作品。其中由山东建筑大学刘慧等人设计、名为“蜀光”的一等奖方案,将会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进一步完善为施工设计图,并运用台达电子集团去年捐赠的1000万元人民币,协助绵阳“杨家镇小学”进行灾后重建,预定2010年落成启用。
据了解,本次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将用于指导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并以“阳光与希望”为主题,强调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的有机结合,为那里的儿童建设一座在太阳能技术支持下、充分利用清洁能源的希望小学。竞赛自2008年6月启动后,一共收到国内外参赛队伍提交的204份涉及四川绵阳及马尔康地区的作品。
本次竞赛鼓励创新,要求作品应体现原创性;设计作品应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建筑技术与太阳能利用技术具有适配性;要充分体现太阳能利用技术对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作用,并具有可实施性;作品应在经济可行、技术可靠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2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终评会由德国不伦瑞克理工大学建筑与太阳能技术学院院长M.NorbertFisch教授主持,评委专家们公正、客观地进行为期二天的评审工作。据终评会主席M.NorbertFisch教授指出,国际评委是全票通过由851号作品获选绵阳地区一等奖作品,这是相当难得的事。评委们点评说,该作品的作者在住宿区、教学区和运动区的布置合理;开放的空间和围合的庭院景观为室外活动增添了乐趣;从学校入口到大门再到庭院,形成一个简洁的流动空间;不同分区间的联系紧密而又不互相干扰;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恰当的运用了当地的材料,如竹廊架、木屋架等;食堂布置在教学区与住宿区之间比较合理。此外,在设计中该宿舍北向设置走廊缓冲空间,房屋朝向良好;屋檐部分采用半透明的镂空手法,利于室内采光;在两片蓄热的墙体间设置了空气层,利于保温隔热;双层屋面结构的设计防止了夏季室内过热;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节约用水。评委也建议,将来可在食堂和宿舍的屋面上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提供沐浴、淋浴等生活热水。
至于获得马尔康地区一等奖的868号作品,评委认为宿舍区、教学区和运动区布置合理,与马尔康地区寒冷的气候相适应;挡风坡地的设计,使得建筑能够躲避冬季冷风,并形成了独特的沿街景观;采用了南向直接受益窗、厚重的结构墙体、北向走廊缓冲空间等被动式手段;建筑形体的设计能够在冬季得到良好的太阳辐射量,而在夏季不会使室内变得过热;采用太阳能烟囱来加强自然通风;采用太阳能集热器为地板辐射采暖提供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