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瑞士馆身披太阳能外衣 雪山缆车穿梭城乡之间

    访问: 工程案例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9-13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瑞士馆网上瑞士馆馆长曼努埃尔·萨尔赫利(左)做客《腾讯会客厅》节目

      提到瑞士,大家自然会联想到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宁静的日内瓦湖、做工精湛的瑞士表等。如今这些遥远的异国元素已经来到了上海世博园。走进C片区,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身披“红纱外衣”的场馆,这就是瑞士馆。别小看这件红纱外衣,它的红色圆盘其实就是一种内嵌式的太阳能电池板,不但能自然降解,还会发光。瑞士馆的另一大亮点就是观光缆车,在绿色植物遍地的展馆内,缓缓盘旋而上的缆车将带着游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升入馆顶的自然世界。

      以下为精彩文字实录:

      主持人 茜茹: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招商银行为您特约播映的《腾讯会客厅》,我是主持人茜茹。今天我们请到的这位嘉宾来自欧洲一个非常富饶的一个小国瑞士,他曾连续在日本爱知世博会和上海世博会中担任瑞士馆的馆长,他就是曼努埃尔·萨尔赫利先生。馆长,你好。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你好。

      主持人 茜茹:能不能用中文给我们打个招呼。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你好,欢迎来到瑞士馆。

      主持人 茜茹:你的中文说得还不错。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我的中文不好。

      主持人 茜茹:我们知道这次在咱们瑞士馆当中有一个亮点,就是瑞士馆的观光缆车,能不能给我们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这个非常受欢迎的观光缆车?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缆车对瑞士来说首先是一个旅游的象征,因为在瑞士人们非常喜欢滑雪,所以经常用缆车到达山顶。缆车是一个登山的工具。在瑞士馆,缆车的使用也是一个象征。它体现了我们瑞士馆的主题,叫城市与乡村的互动。通过这个缆车,可以把游客从馆底的空间带到瑞士馆的屋顶。在屋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绿草、鲜花,还有一些背景的音效,比如说牛和铃铛的声音,所以缆车在这里面很好地体现了我们的主题。

      主持人 茜茹:我们在登山或者是运动的过程中经常看到有缆车出现。缆车出现在世博的国家馆当中其实是非常罕见的事情,我想知道当时瑞士馆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把缆车放到了咱们的馆里?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其实我刚才已经讲到了缆车首先是我们瑞士的一个很常见的象征。另外,以前历届世博会都有缆车这个元素,就拿上海世博会来说,从浦东到浦西可能会有缆车的连接,从中国馆(网上中国馆)到其他的馆也许也会有缆车。最终我们知道整个上海世博会没有缆车,我们想为什么我们不用这个元素呢?

      主持人 茜茹:算是咱们馆内的一个亮点了。还想问问您这个缆车一度受到了破坏,我们想知道目前为止这个缆车是不是已经维修好了?已经开始正常运作了吗?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确实是。应该了解到我们这个缆车现在在技术上是非常独一无二的。它是一个双螺旋上升的缆车,它有一个15度斜的坡度,所以在技术上是很有挑战性的。另外在上海期间,有的时候天气不好会下雨,空气中有一些灰尘,如果下雨或者是其他的天气因素影响,缆车的轨道就会打滑。两个星期以前,我们的缆车轨道打滑,有一辆缆车滑下来的时候,很不幸有一位游客受伤了。我们希望找到制止缆车发生事故的技术之前,决定暂时停止缆车的开放。我们也希望在下个月中旬在中日建交60周年之前能够恢复缆车的开放。

      主持人 茜茹:我刚才来到瑞士馆的时候在门口经过,我发现瑞士馆身披一层巨大的面纱,而且上面有一些红颜色的小点点,我特别好奇那个是什么东西?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这个红色的亮点其实是一个太阳能的电池板,它也是我们瑞士馆除了缆车以外的另外一个亮点的设计。它上面有一些LED的灯,还有电池的储存器。它主要的功能是可以吸收太阳光,甚至游客照相机的闪光灯。到了晚上11点钟左右,所有这些光能都释放出去,到第二天自然光再出现的时候循环工作。因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想通过这种趣味的互动方式告诉人们我们周围有一些能源还没有被使用,我们可以更少地依赖于石油这样其他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工作。

      主持人 茜茹:我可不可以理解哪些红色的小点点是具有环保理念的设计?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确实是。这是我们本身最初梦想的一个理念,就是让这些太阳能电池板成为整个瑞士馆发电的来源。我们本来想在世博会六个月期间用他们为瑞士馆发电。但是因为预算的问题,最终这个理念没有实现。现在这些太阳能电池板的出现只是一个象征,就是告诉人们太阳能也是一种未来非常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之一。

      主持人 茜茹:环保的理念在我们瑞士馆还有没有其他设计的体现?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其实你可能也注意到瑞士馆是一个非常开放式的通透的建筑。从两边不用排队就可以进入瑞士馆开放的空间,它提供了很多阴凉的地方。整个瑞士馆占地4000平方米,中间有两个大的圆柱体,只是在这两个大的圆柱体里面我们用到空调,其他开放的空间实际上不需要用到空调的。在这方面我们节省了很多的能源。

      主持人 茜茹:您个人对环保这个理念有什么独特的看法?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我的想法和许许多多其他的瑞士人是一样的,我们觉得环保在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举个小的例子,就是关于回收这方面,在瑞士每家每户都有四到五个不同的垃圾箱。这些不同的垃圾箱会分开进行回收垃圾,比如说纸屑和瓶子和生活的有机的废物。在瑞士,我们提倡的理念是除了政府,我们还有公司,我们也同时鼓励个人,甚至家长会鼓励小孩子加强环保的理念,不要把垃圾到处乱扔。

      主持人 茜茹:我们知道瑞士的手表和军刀特别受欢迎,瑞士为什么可以把一个手工制品做到如此精细的,我特别好奇?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手表的产业和刀在瑞士具有很长的历史了。可能从历史上讲,在瑞士山区的山民们因为冬天特别冷,他们只能通过小的手工活专注于细节,来做这些手工设计。另一方面,从教育方面来说,在瑞士的学校里面普遍都非常重视手工制作,你如果不上大学,在中学或者是小学会有很多的实际工作的手工操作,会教给孩子们做。除了手工还有医药方面,因为整个教育系统都非常支持。

      主持人 茜茹:我在一楼也看到了很多人在购买一些军刀和瑞士手表。我想知道之所以它这么受欢迎原因是什么?现在的市场是如何的?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就手表来说,它是生活中一个非常实用的用品。首先是人们都需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另外它也是一个时尚的象征。有的人可能会有五到六块表,像Swatch,我们专门为瑞士馆设计了一块红色的表。这个在设计上面是一个时尚的象征。另外瑞士军刀也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如果你带着军刀出门到外面去,如果要开酒瓶或者是需要用到螺丝刀的时候,这个军刀就同时具备所有的功能。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瑞士馆开馆以后的一个星期以后,我们不得不停止瑞士军刀的售卖,因为世博局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要配合他们停止售卖。当然当时已经卖得很火了。

      主持人 茜茹:我知道您不仅担任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馆长,同时也是日本爱知世博会瑞士馆的馆长,对比两个亚洲国家开办世博会,您如何来比较它们?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上海世博会对我来说最深的印象就是人特别多。在日本爱知世博会,每天可能最多就是25万人左右,但是这里的数字就翻番了。而且从面积上来说上海世博会也非常大。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是我觉得中国的游客对世博会的普遍兴趣点和关注点是在其他的外国馆。当时在日本的时候,日本的游客主要是在企业馆,比如说通用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上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渴望了解这个世界。

      主持人 茜茹:您刚才也提到上海世博会参观的人特别多,您如何看待“世博排队”这个问题?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我本人是从来没有花这么长时间排队的,不管是做任何事情。我也知道很多其他的馆都非常热门,比如说沙特馆(网上沙特馆)居然要排队超过9个小时,这对我来说是难以置信的。而且天气这么炎热。我们瑞士馆的排队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让游客不觉得等待得比较枯燥。还有以防他们中暑。比如说我们用了世博局提供的水和喷雾来降温。另外我们也会在排队的两边树立一些关于瑞士的信息,还会播放瑞士的音乐,来消磨他们排队的时间。

      主持人 茜茹:我特别好奇下一届世博会您还会继续担任瑞士馆的馆长吗?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也许会吧,但是首先上海世博会之后,我会休一个大的长假,要好好放松一下。但是我的另外一些同事已经在为下一届的世博会工作了,比如说2012年韩国首尔的小世博只有3个月。下一个大的世博会,像上海这么大的世博会,在2015年的米兰举行,希望那个时候我还能为米兰世博会工作。

      主持人 茜茹:瑞士本身也是一个会展业的大国,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在筹办世博会的过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对,你说得对。瑞士有很多的国际组织,所以在国际会议的准备筹办上面是非常有经验的。同时在瑞士每25年都有一个小的世博会,我们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讲到上海世博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的工作准备得不是非常理想,有很多很多激烈的讨论,让事情进展得更快一点。让我们觉得很吃惊的是中国政府方面他们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可能会因为时间不够,在第二天迅速地改变关于某个事情方面的规章制度,来适应我们的节奏。所以在这方面来说,我们觉得中国反应得非常快,而欧洲的反应非常慢。

      主持人 茜茹:我想知道这是不是您第一次来中国?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第一次来中国是2001年来上海,当时我是做另外一份工作。第二次是2008年,我们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一个瑞士奥林匹克屋,当时会有很多时间过来准备瑞士屋的活动。

      主持人 茜茹:时隔几年之后再次来到上海,您觉得上海城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当然了这个变化是非常显著的,比如说上还有很多新建好的地铁,新盖的高楼大厦,每天都会发生新的变化。两个月以后也许这个变化会更加快。当然这些变化都会朝着非常积极很好的方向走。

      主持人 茜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您觉得未来一个美好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曼努埃尔·萨尔赫利: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得人们可以更少地使用私家车。我现在知道在中国大的城市可能北京、上海拥堵都是非常严重的。第二个重要的是把更多的绿色带到城市中来,可以在城市里面建更多的公园和湖泊,不光是高楼大厦的发展。

      我现在在有些地方看到人们在这个工作和生活的距离可能很远,我希望以后在城市里工作,工作的地方和生活的地方不会离得非常远,在交通方面会很方便。

      主持人 茜茹:特别感谢馆长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我相信您的那些对城市的期待在不久的未来一定都会全部实现。谢谢您!


    标签:太阳能工程案例

    上一篇:昆明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 中央补贴8000万
    下一篇:株洲首家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生产基地开工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