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太标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李正华
云南太阳能企业走向全国的步伐正在迫近。
记者 王吉涛 云南信息报
8月11日,云南省玉溪市太标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太标公司”)举行太阳能家电下乡暨万辆售后服务车首批启动仪式,开启了该公司的家电下乡大幕,也为其今后深耕细作市场铺好了路。凭借太阳能家电下乡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太标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转向“全国性品牌”。
而其背后承载的,是云南太阳能产业的“光荣与梦想”。“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努力,将‘太标’打造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太阳能企业。”太标公司董事长张永林表示。
下乡 太标的新机会
家电下乡掀开了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竞争的新序幕。“太阳能家电下乡正是给我们提供成长的机会。”太标公司常务副总李正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今年6月,“太标”产品成为国家家电下乡云南唯一一家全系列中标品牌。该厂年生产能力已达30万套,占据了云南省太阳能市场的“三分天下”。“我们要成为全国性的品牌,这是我们启动太阳能家电下乡暨万辆售后服务车计划的核心动力。”李正华说,首批160辆服务车将开往省内各县城,进而3年内在全国设立1万个销售网点、配备1万辆服务车。
自家电下乡启动以来,太阳能销售迎来新的局面,行业竞争也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业内人士认为,太阳能家电下乡既是盛宴,更是考验。随着太阳能家电下乡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如何拓展三四级市场销售渠道成为太阳能企业抓住下乡政策机遇,提升企业实力的重点。有专家分析说,农村市场太阳能下乡,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要求非常高。而有许多品牌虽已获得下乡资格,却迟迟不敢下乡,原因是下乡网点建设和服务成本的门槛较高。其次是安装标准缺失也成为一大考验。
对此,太标围绕太阳能家电下乡的关键环节,以“售后服务”为主抓,规划实施1万家“太标”5S店项目,1万辆售后服务车配套,使产品辐射全国。
热水器无疑是太阳能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虽然入市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但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产业综合配套体系和架构不完善,导致这一领域的企业一度多达近千家,整个行业出现了“产业前景广、产业实力弱,企业数量多、领军企业缺乏”的局面。
太阳能下乡政策的出台,无疑会通过有导向的市场化手段淘汰一批中小企业,既为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产业整体规模与实力、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亦已成为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从混乱无序的发展初期向不断成熟期的转型关键点。
今年1-6月份,在太阳能整体销售出现30%下滑的背景下,太标却全线飘红,市场销售同比出现了几倍的增长,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更为关键的是,在云南市场,太标从当年的参与市场竞争、捕捉市场热点的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行业发展、制造市场热点、推动行业升级与进步的领跑者。
截至今年6月10日,太标公司已完成了2008年全年销售额,出现前所未有的销售业绩。李正华表示,今年太标进行体制改革,实施品牌推广战略,太标今年将有望实现销售翻番,网络翻番。“工人们都在24小时两班倒,我们现在还有一万五千台设备生产不出来,供不上货。”李正华对记者说,截至8月底,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亿元,而去年全年才6000万元。
布局 全国一盘棋
当然,太标的“野心”不会只局限在云南。据太标公司董事长张永林介绍,为了实现太标中长短期规划,要将太标打造为我省节能旅游示范基地,引领西部太阳能产业发展,将太标做成一个全国的知名品牌。
为满足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观光示范旅游等需求,该公司将建设“太标工业园区”, 园区总投资规模7.46亿元,占地面积500亩,年产值15亿元。园区集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和节能旅游示范中心为一体,年生产规模为1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000万支真空管,年产值为15亿元人民币。省内营销中心除优化现有网络外将大力扶持开发乡镇市场建立太标村,在所有的乡镇级自然村建立太标村级服务站,预计开发1000个乡镇网络,实现年销售额4~5亿元人民币。
以此为基地,太标省外营销中心重点开发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8省,每个省份均设立太标办事处机构,预计将网络覆盖到各县城及部分重点乡镇,近期目标实现年销售额7~8亿元。一个“全国领先的太阳能品牌”版图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