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乏力使新特优环保节能产品“叫好不叫座”
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遭遇市场冷落
一种拥有7项国家专利、专门针对贵州独特气象特点量身打造的高效率太阳能产品,虽然获得了专业技术部门和实践用户的一致赞誉,但却在市场推广中遭遇寒流。一时间,新特专利技术的产业孵化问题再引热议。
新特材料引发太阳能革命
率先尝试使用这种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的贵阳市乌当中学,今年初在学生宿舍楼顶上安装了70多块面积共150平方米的太阳能采热金属板,为学生提供生活热水。
“平均温度能达65摄氏度,入夏以来住校学生天天都可以洗澡,没花一度电。”该校后勤部王主任说。
在全国太阳能辐射量最低的贵州能获得如此高的热效能,关键在于系统采用了特殊材料和黑色涂层技术。
“现在市场上许多太阳能热水器,都是用真空管制成,而我发明的这种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是利用在特殊金属板上涂上特殊黑色层来吸收太阳能,省材耐用且热效率更高。”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发明人申世屏说。经测试,利用这种技术比传统真空管采热效能提高50%左右,且防雹抗震耐用,为低辐射地区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打开了通路。
新特产品市场推广乏力
“一提起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的种种优越性,无论专家还是试用者都称赞是个好东西,但一提起投资安装,大家就蹑手蹑脚”,申世屏说。为了让更多的单位使用上这种经济实用的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他采取先垫资为用户安装,受益后用每年节约出来的电费逐年交付的办法进行推广。“推广办法很原始,资金运转成了一大难题。”但即使是这样,安装使用该系统的单位和个人依然寥寥,产品叫好不叫座。
目前我省城乡学校、医院、宾馆、办公大楼等场所的采热供给基本依赖电力和锅炉,能耗大不环保。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理论市场巨大。与市场销售冷遇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冷遇引发各界热议
在该公司网站上,“叫好不叫座”现象引来大量评议。一些网民认为这是因为大众消费心理滞后,一味以自我认知水平为价值判断依据。率先使用该系统的贵州省物资学校,安装之初也仅仅抱着试试的态度,并未深信有好效果,没想到使用1年就节电16万千瓦时,节约电费数万元。
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就当前而言,短期利益在与长期利益、环境利益的搏弈中依然胜算。明知购置太阳能供热系统能带来可观的长期收益和环境效益,但是要出钱安装,很多人又会选择放弃。更为戏剧性的是,省内一知名中学在考虑安装该系统时,系统效能和安装金费均无异议,但前提是厂家必须为其获得职能部门颁发的“环保节能示范单位”牌匾。
环保节能部门工作人员坦言,国家节能新政策宣贯缺位加重了这种现象。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节能环保的新政策,其中就包括对节能单位进行财政补贴和奖励等,但是在采访中,绝大多数单位对具体办法和程序全然不知或者知之甚少。太阳能供热系统遭遇市场冷遇,只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一种直观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