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郑瑞澄:太阳能热利用已接轨

    访问: 光热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09-11-24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记者:郑主任您好,您在节能建筑及太阳能建筑领域从事多年的研究工作,并且您的多项研究成果及项目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非常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我们想了解一下,您认为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郑: 太阳能光热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唯一有自主技术,而且也形成了产业化,国内市场也是最大的这么一个行业。不仅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还是市场规模都是位于前列的。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知道太阳能热利用关键的产品就是太阳能集热器,俗称就是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把集热器和水箱放在一起。生产集热器的企业非常多:统计说是有三千多家,也有说比这更多的。这其中生产水平、技术发展以及产品的质量差别是很大的。有很多好的骨干企业,但是也有大量的小企业,甚至一些作坊式小企业,这就产生了一种鱼龙混杂的状况,都是低价竞争,就限制了市场规范。导致大的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是非常高。这跟家电,跟其他的一些产品就有比较大的反差。比如说这次家电下乡,太阳能热水器也是下乡的品种,那你像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东西都是集中度很高的,都是一些很大的企业,有品牌的企业,但是,一到太阳能热水器投标特别特别多,然后在评的时候就觉得好像怎么会是这样一个状况。这个就刚好反映了我们目前的现状:产业的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很高,而且也限制了这个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果总是这样低价竞争,他就没有可能把很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上来,就穷于跟那些小企业去作战,就可能会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的太阳能热利用的几大块市场,一个就是农村市场,目前用的多的就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还有一个就是城市市场,城市市场由于不能够随便安装,比如说有些小区,你住进去之后再在屋顶上凿洞去安装这个热水器,那小区的物业就不允许,那么我们就要去跟建筑结合,就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这种安装方式就需要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的提升:性能要提升,质量也要提升。另外从建筑业的各个角度也得要了解和熟悉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它的安装方式,它的系统的特点,但是目前很多建筑行业比如说设计院和一些房地产商,对太阳能热水器不是很熟悉,或者对太阳能热利用的产品,也不是很熟。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什么样的产品是不好的都不了解,这就限制了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还有就是工农业的热利用,大量需要用热水的工厂,比如说印染厂、纺织厂。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就不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的那么快,其实这也是很大的一个潜力空间。我们没有很好的去挖掘。

      记者:那您觉得以上这些问题,目前有哪些途径去解决呢?

      郑: 解决的方式,从企业这块,我们要积极规范,现在我们也有了很多的国家标 准:像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也有一个,今后在云南也会有一个中心,那么就可以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做产品的抽检,对市场进行规范。另外也得要一些媒体进行宣传,让消费者了解什么样的太阳能热水器是一个好的产品。这样使得企业能够尽快的提高,有一些特别差的就让他自然淘汰掉。还有就是在城市里需要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企业和建筑行业的工程技术院一些单位,互相配合。尽快的提高我们的技术,在这方面,其实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国家标准,工程建筑标准,比如说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器系统规范,还有一些手册,图集都已经出版发行了,但是就是在宣传贯彻的力度上差了一些,一些设计院不了解,目前一些事情都是企业在做,企业去安装,从房地产的角度来说,大量的房地产商也不了解我们跟建筑结合的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在他们的脑子里好像都是不可靠,或者说会出问题。这样就不容易让他们很自愿的来接受。但现在一个比较好的是,政府相当重视,很多地方的城市,建设厅,建委都出台了一定条件下的建筑物,一定要用太阳能热水器这样一个政策,这样逐渐就会把他的技术推广的更好。另外工农业这块也是需要通过宣传,至少是也要让这些企业了解有这样一种好的节能途径。目前也有一些比较好的苗头,向浙江和江苏就有这样的印染厂:这样大量用热水的地方,已经开始使用太阳能了:很大面积甚至上千平米。因为他的热水量很大,用太阳能替代常规的锅炉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山东济宁25个太阳能集热项目获546万元补贴
    下一篇:国际首个太阳能科学院成立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