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已经从哥本哈根热到了中国的幼儿园。
上周六,张立峰在南京的一个低碳品质生活科普展上讲道:最近,他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以“节约、成长、低碳”为主题让孩子们作画,开始他还有点担心小孩子不理解什么是低碳,但女儿的表现让他意外,她除了画出“爬楼梯”、“光电灯”,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飞机”等。而张立峰也坦承“这或许受我的影响”——他是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作为较早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节能产品,太阳能热水器近年在我国农村得到大范围推广,但在向城市进军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有资深业内人士称,之所以如此和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观念有关。譬如,对苏北农村居民而言,乐于使用热水器是因为节电就意味着省钱;而在上海,市民注重生活的高效率,并不太在意节能与否。
据称,热水器在一些城市推广受阻源自传统热水器的技术短板,具体表现在对天气依赖性强,等待热水流出的时间长,依靠落差出水,冷热不均造成使用的舒适性较差,还存在烧伤的隐患等。江苏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童天武也在科普展上表示,当前热水器厂家众多,产品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冬天使用效果差、隔夜水不热等投诉事件相当常见,这使得消费者对太阳能热水器形成不良印象。
但值得注意,在低碳生活渐成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伴随太阳能产品的巨大商机,其技术标准提升也愈加迫切。据了解,我国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的三成左右,单位建筑能耗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3倍;另一方面,以集热面积3.77平米的太阳能热水器为例,意味着一年节省452千克标准煤,309立方天然气,减少上千元的支出,同时减少1240千克的碳排放。所以,提升太阳能技术,推广太阳能产品,小了说利在当下,大了说功在千秋。
正如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黄鸣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所言,“不低碳,就出局”。一个城市的未来命运也不例外。有幸的是,南京2008年就踏上争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征程。而去年12月起施行的《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也规定了,“新建宾馆、酒店、商住楼等有热水需要的公共建筑以及十二层以下住宅,应当按照规定统一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傅阳透露,今明两年,国家有关部委将给予南京可再生能源建设工程8000万元的资金补助。他同时呼吁科研单位、开发企业、太阳能产品供应商共同致力于家庭热水的最佳解决方案。事实上,皇明研发的3G中央热水机组技术也在科普展上同日发布,它被称为热水器里的“户式中央空调”,已经实现供应恒温、舒适、低碳的热水。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热水器到热水机,前进或许不止一步,它将有助于改变人们“低碳会意味着生活质量下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