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山西,内蒙古煤炭重组整合稍显平静,但其背后同样暗流涌动。
作为地方煤炭企业重组整合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下称“伊旗”)煤炭局总工程师张贵田,2005年开始一直主推煤炭重组,他向记者讲述他所经历的5年煤炭整合故事。
伊旗位于鄂尔多斯[14.70 2.23%]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约占全旗土地面积的70%,已探明煤炭储量为148.5亿吨。
2005年3月份以来,伊旗政府主导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技改工作,全旗累计投入资金61亿元,将原有94座地方煤矿整合技改为61座。
“整合方案制定之初,鄂尔多斯市煤炭局要求伊旗将40个保留矿井再减少到20个。但是,难度已经非常之大,煤炭整合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张贵田说。
而整个内蒙古,煤炭资源整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年3月至2007年底,被称为“三年攻坚战”阶段;二是自2008年至今,为煤炭产业第二轮产业升级改造阶段。
政府做中间人
张贵田说,一些矿主之间利益始终不能达成一致,煤炭局扮演中间人角色,斡旋于各个整合主体之间。有一段时间张贵田10几平米办公室每天都挤满谈判的煤矿代表,一轮又一轮谈判周转于白天和黑夜。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是一次利益的大调整和再分配。整合煤矿之间的利益协调成为最为复杂,最为至关重要的难题。
采矿权、产权如何调整?股权如何分配?新组建矿到底保留哪家煤矿的名字?谁出任新矿矿长?整合煤矿的债务问题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让“三年攻坚战”陷入困境。
“此时,政府必须设定整合时间表。2005年9月,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与各煤炭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书将整合时间表写得清清楚楚。”张贵田说。
2005年12月31日前,全旗所有地方煤矿必须达成整合协议、完成《采煤改革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否则一律停止生产。
比如,规定于2005年改革采煤办法的煤矿必须于2005年11月30日前全部开工建设,2006年11月底前完成矿井的采煤方法改革。2006年12月底前,经市旗两级政府验收合格后投入生产,否则一律停产关闭。
“如果不采取这种行政手段,煤炭资源整合根本无法推进。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张贵田说。
在政府介入之前,纳入整合方案的煤矿企业首先进行内部利益协商,明确每个矿剩余可采资源量、地面资产量、股权比例等问题。按照当时的要求,如果整合煤矿之间无法达成整合协议,煤矿将一律停产。
内部协议达成之后,参与整合煤矿向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交“煤炭整合申请”。申请书必须注明煤矿所在地、年设计生产能力、井田面积、证照信息,并同意注销煤矿各种证照。
“煤矿之间的谈判是异常艰难的,慑于政府压力之下,企业之间签订整合协议。但是一些协议仅有模糊的条款,股权比例等重要信息并未注明。很多整合协议仅是注明‘整合后,各自所占股份原则上按两矿实际保有储量、上缴资源价款和实际资产评估价计股。’”张贵田告诉记者。
张贵田说,一些矿主之间利益始终不能达成一致,煤炭局扮演中间人角色,斡旋于各个整合主体之间。有一段时间张贵田10几平米办公室每天都挤满谈判的煤矿代表,一轮又一轮谈判周转于白天和黑夜。
“每一个整合主体都希望多占有一些股份。在协调的过程中,有矿主甚至放出狠话来恐吓对方。但是,他们也意识到达成协议的时间越往后推迟,煤矿越不能开工,损失也越大。”张贵田说。
由于政府明令规定如果《采煤改革设计方案》不能批复,煤矿一律不能生产。 当时,煤矿设计单位生意异常火爆,由于整合时间紧迫,设计费用也从几十万元哄抬到上百万元。“由于设计方案不是很细致,也出了很多问题。” 张贵田称。
与此同时,伊旗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鼓励煤炭整合的措施。例如,对率先实行正规化开采、资源回采率达标的矿井,其周围确系无法新设矿权的零星碎角资源,允许优先划拨;对积极进行资源整合、推进机械化开采的矿井,政府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先支持;对于率先实行机械化改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整合成本算账
“煤矿整合批复环节多,手续办理时间长,致使技改的其他相关手续无法办理。单井升级改造煤矿文件批复及设计审查批复时间非常长。这是我们地方煤管局和煤炭企业所没有预料到的。”张贵田说。
“三年攻坚战”开始之后,地方煤矿企业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一是技改成本十分昂贵,甚至超过企业承受能力;二是整合手续异常繁杂,多数企业停产一年才完成所有手续的审批。
张贵田告诉记者:“一般而言,技改成本为吨煤200~300元,也就是说一个年产30万吨的矿井技改成本则至少6000万元。再加上机械装备引进、供电线路改造、采煤机购进、上缴资源价款,煤矿技改费用最少在1亿元以上,伊泰等大型企业技改成本2亿~3亿元。”
彼时,煤炭市场形势欠佳,原煤价格只有50元/吨,煤矿资金缺口非常庞大。煤炭企业银行贷款难度非常大,一是手续繁杂,二是资信要求高。
“通过与银行对接,只有少数企业能办下来贷款。”张贵田回忆,“国土资源部门要求煤炭企业只有缴纳资源价款后,才能给办理相关手续。然而,煤矿只能先缴一部分款,没有手续又不准生产,技改资金严重缺乏。”
无奈之下,一些煤矿在达成整合协议后,选择开采煤矿边角地带资源,不得不边技改边生产。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市(旗)县政府虽明令禁止边生产边技改,但对煤炭企业的生产行为还是默认了。
技改资金暂时有了着落,整合煤矿办理手续又成了另外一个难题。
“煤矿整合批复环节多,手续办理时间长,致使技改的其他相关手续无法办理。单井升级改造煤矿文件批复及设计审查批复时间非常长。这是我们地方煤管局和煤炭企业所没有预料到的。”张贵田说。
兴旺煤矿矿长丁二旦则告诉记者:“兴旺煤矿与腾飞煤矿、福源煤矿三家整合,仅仅办理整合手续就用了一年的时间。从2005年底到2006年底,很多煤矿停产一年之久。”
丁二旦进一步说:“安全、环保、储量评估备案、专家评审确认等环节办理下来仅花费就100多万元。煤矿停一年,损失煤炭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储量地质报告办理没有半年时间根本办不下来。”
张贵田对此也颇为无奈,他说:“我们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缩短手续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环节,但是企业仍然受困于此。企业要与国土、水土保持、环保、安全设计专项、煤炭审核等多个部门打交道。”
按照国家煤炭安全生产规定,合法煤矿必须六证齐全,所指“六证”包括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其中,采矿许可证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由安监部门颁发,工商局负责煤炭证照的办理,矿长资格证则需炭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后发放。
第二轮整合又来
记者从伊旗煤炭局获得的《地方煤矿优化升级方案》显示,在此轮升级改造中将有9座煤矿与相邻矿整合或相互整合,18座煤矿单独进行升级改造。
现在,内蒙古伊旗煤矿第二轮整合改造已拉开大幕。
张贵田告诉记者,伊旗现有地方煤矿61座,其中露天煤矿9座,井工煤矿52座。井工煤矿中有25座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27座矿井为炮采、高档普采或煤柱回收矿井。二轮升级改造便恰是这27座矿井。
目前,本轮升级改造的方案已经确定。记者从伊旗煤炭局获得的《地方煤矿优化升级方案》显示,在此轮升级改造中将有9座煤矿与相邻矿整合或相互整合,18座煤矿单独进行升级改造。
整合后,煤矿将由27个减少到21个,炭窑沟煤矿、千秋满来煤矿、呼氏丁家梁煤矿、武家梁煤矿、勤公煤矿、蒙兴煤矿等6家在此轮整合中将关闭。
按照优化升级方案要求,这27座矿井必须进行综合机械化开采或露天开采改造,露天煤矿改造后生产能力原则不低于60万吨/年,井工煤矿改造后生产能力原则上不低于45万吨/年。
可采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的矿井,原则上由煤矿企业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情况自主选择综合机械化开采或露天开采改造;鼓励企业之间整合,并优先配置两矿或者数矿间的闲置资源。
伊旗政府再次明确升级改造时间表:2009年12月31日前,参与资源整合的煤矿必须自行达成整合协议;2010年4月10日前编制完成《初步设计说明书》,必须在2010年6月1日前完成设备订购;2010年12月31日必须完成本轮升级改造。逾期未完成改造的,一律由周边综采煤矿或露采煤矿进行整合。
不参与整合而直接进行综合机械化开采或转入露天开采的煤矿,必须在2010年2月10日前完成《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制,2010年4月1日完成设备订购,2010年12月31日前,必须完成技术改造任务。
“三年攻坚战”煤矿技术改造刚刚完成,新一轮煤炭产业整合和技术改造接踵而至,煤矿企业又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征地压力和政府压力。
其中,丁二旦的兴旺煤矿也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