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的发展曲线
2010年12月,山西成为中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隆冬季节,记者穿娘子关口、入汾河谷地、过吕梁山麓、进煤海之都……一路踏访,一路收获,深切感受到山西人民谋求科学发展的意识正日渐清晰和自觉,一幅三晋大地负重转型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因煤而兴 共和国不竭的动力
山西省是一个大宝库,各种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煤铁之乡”。探明矿种120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就有24种。煤炭探明储量2873亿吨,曾占全国的1/3;全省90多个县市地下均有丰富的“乌金”;铁的探明储量为30亿吨,居全国第4位。
多年来,能源基地建设成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国家及省内各级政府对能源产业均采取了倾斜政策,形成了高投入、高强度、大规模、粗放式的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不但促进了山西省经济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全省原煤年生产能力达10亿吨,年实际产量达7亿吨左右,是全国总产量的1/4,同时山西也跻身世界年产亿吨煤炭以上的六大生产基地之一。
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运煤专列驶出山西,这是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真实写照。山西人经常自豪地说,华北地区一半以上的电灯是山西点亮的。特别是在国家需要煤的时候,山西从未皱过一次眉头。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遇雨雪冰冻灾害时,一个月时间内,山西煤炭企业几十万煤炭工人放弃春节休假,生产煤炭3385万吨。此后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关键时期,都能看到山西为国家提供能源保障的不可或缺的位置。
60多年来,山西净外调出省煤炭80多亿吨,供应全国28个省(市、区),多年以来,这个省煤炭的重点订货量、出省外调量分别占全国的50%和70%以上,“煤老大”的称谓名副其实。经过60多年的建设,山西具备了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动力的能力。直至“六五”期间,山西省人均G D P、财政收入、城市化程度都在全国处于上游,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财政上解省。
一辆辆满载山西煤炭的火车专列和汽车正日夜穿梭驶出太行山脉,把煤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的电厂、港口和用煤单位。为保国家经济发展,山西到处是一片红火的煤炭生产与运输场面。在煤炭紧张的时候,包括国有重点煤矿在内的各类煤炭企业都在挖掘潜力多生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组织煤源和运力,全力以赴保证煤炭,尤其是电煤的供应,以缓解经常席卷全国的电厂电煤之“荒”。作为重要能源基地,山西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外运煤炭每年都超过5亿吨,占全国省际调拨量的3/4,比1978年增长8倍以上;外调洗精煤4000万吨以上,比1978年增长20倍以上;外调焦炭比1978年增长200倍以上;外调电力比1978年增长100倍以上。
标签:煤炭,煤市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