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煤矿是兖矿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外主持收购的第一对生产矿井。矿井可采储量2592.5万吨,平均采场厚度3.2米,服务年限14.3年。矿井实际用工306人,其中,煤业公司管理人员9名,社会用工297人。接管以来,矿井探索出了一条新型的“安源模式”,使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经营各项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明显降低。综合吨煤成本183元,比考核计划降低66元,降幅超过36%;全员功效38.72吨,资源回收率达到86.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优于兖矿现有生产矿井。
“三个不变”稳人心、保接续。矿井接管之后,集团公司及时做出“三个不变”部署,承诺“职工队伍不变、岗位职责不变、工资待遇不变”,稳定了矿井原有职工队伍,保证了矿井生产接续。“不变”中有“变”。接管以来,矿井建设了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完善了安全监控系统等,建立健全了多项规章制度,并将标准化作业在采掘工作面推行,现场管理不断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接管以来,他们曾经创出一天产煤1.1万吨的历史纪录。
“借米下锅”降成本,增效益。目前,矿井管理机构仅设置了综合、财务、生产技术、机电、安监、销售6个职能部门,只有9名管理人员。按照传统矿井管理模式,要确保一个年产120万吨矿井的高效运转,难度可想而知。一个“借”字解决了这些问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借力”引智:转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思维模式,坚持依靠上级对口部门、专业技术机构等解决问题,“搬家倒面”请专业队伍,矿井不再设置生产准备工区;拣选脏杂煤、清理污水沟等零星工程请专业公司,一纸合同保质保量完工;矿井救护工作难度大,救援队伍无法自建,就聘请鄂尔多斯市救护大队为矿井安全保驾护航,从而改变了“为一时用兵,而养兵千日”的状况,降低了管理成本。在生产和用工方面,“借人”产煤:矿井采取采掘工程总承包制,按吨煤计价,综采工作面、两个顺槽内的所有设备均由承包方购置和管理,员工由承包方聘用,开采成本大幅降低。
“阳光团队”保产销,提效率。他们把“主动、及时、敏捷、高效”作为主题,积极开展“阳光团队”建设。针对矿井生产面临的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等诸多困难,他们坚持“五加二”和“白加黑”工作法,没有休息日,不分昼和夜,把工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无论何时,无论哪个工作岗位,只要需要,大家就会出现在哪里,确保矿井顺利生产。面对当地煤矿众多、煤价随时变化的状况,他们坚持超前调研市场,及时调整价格,在确保价格的情况下,保持了产销两旺。(陈伟)
编后
“天下武功,惟快不破”,速度,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兖矿集团对外项目开发建设。安源煤矿的成功经验,再一次有力印证了这个道理。
安源煤矿是集团公司到目前为止在鄂尔多斯地区收购较晚、投资最小却见效最快的项目。矿井收购形式为全资收购,收购资金为14.35亿元。从接管算起,矿井姓“兖”不足半年;从120万吨改扩建完成正式生产算起,至今仅有4个多月,矿井即取得了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速度的胜利。
速度的胜利,更应该是决策的胜利。决策的胜利当然同样取决于速度。目前,集团公司在外部的开发项目正在大力推进,推进速度稳步加快,我们期待这些项目都能够拥有这样的“安源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