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维京大西洋(22.30,0.16,0.72%,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成功进行了一次由生物燃料提供部分动力的飞行试验。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商用客机的飞行中使用生物燃料。这架客机共有4个主燃料箱,其中之一使用了由普通航空燃料和生物燃料组成的混合燃料。飞行中试用的生物燃料由椰子油和棕榈油制成。
2月26日从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传出消息,利用生物活性引透生产非粮食类乙醇技术获得突破。该技术利用生物酶将甜菜磨浆后与渣料一同发酵、蒸馏,可直接用甜菜为原料生产乙醇。由于甜菜可在沙地、盐碱地种植,并且可以与玉米、高粱套种,避免了在发展生物能源的过程中,与人争粮、与粮食争夺优质土地。
据了解,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如以玉米、甘蔗等作物)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具有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受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巴西和美国是世界上生物燃料技术特别是乙醇燃料技术开发最先进、乙醇生产量最大的两个国家。2006年两国乙醇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主要是以玉米和甘蔗为原料来生产生物燃油。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世界谷物储备将降至近20年来最低水平,全球粮食市场供应趋紧、价格上涨的局势短期内难以缓解。报告认为,生物燃料兴起是谷物需求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如果各国继续大幅扩大生物燃料的生产,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到2020年,国际市场上玉米、砂糖和小麦的价格将上涨到目前水平的1.7倍、1.3倍和1.2倍。
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告诉记者,上世纪末,利用粮食相对过剩的条件,我国开始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十五”期间,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目前总产能已经达到每年100多万吨,其中有80多万吨乙醇使用的原料是玉米。
记者在国家发改委去年向社会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看到,到2020年,中国的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将达1000万吨,加上生物柴油利用量200万吨,总计替代约1000万吨成品油。
“受粮食产量的制约和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已决定今后不再使用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制造燃料乙醇,将通过非粮作物和植物发展生物燃料产业。”任东明说,目前各地正在开发利用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以及以小桐子、黄连木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技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也分别在海南、西南地区开展麻疯树基地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果。从长远看,以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可能成为今后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河南、安徽正在试验利用农作物秸秆转化燃料乙醇。“不过这一技术投入产业化生产还需要一段时间。”另据了解,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所科研人员已经攻克了棕榈油转化生物柴油核心技术———冷凝改良技术。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还提出,2010年前,我国将重点在东北、山东等地,建设若干个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建设若干个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在四川、贵州、云南、河北等地建设若干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等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试点项目。
任东明坦言,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其中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非粮食作物原料布局分散,以目前的供应量很难满足生物燃料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国内企业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技术比较成熟,但对以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技术,尤其是国际领先的技术还了解不足。我国目前所掌握的技术仍然存在生物质能转化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这样使得生物燃料缺乏价格上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