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学界一直存在无机论和有机论两种观点。无机论认为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有机论认为石油是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石油无机论一直占有支配地位。1934年,化学家Treibs首次在石油中发现卟啉化合物,并以此作为石油有机论的重要证据。随后,石油有机成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有机成因理论的内部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早期成因说和晚期成因说。但是,不管是有机论还是无机论都不能解释“不成熟油”的形成原因。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李水福在有机成因学说的前提下,综合有机早期成因说和晚期成因说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石油形成理论,认为石油源于源岩层,而成与储集层。
新理论认为石油是生物有机质在沉积埋藏的成岩作用早期,一部分极性有机质随孔隙水一道排出源岩层,然后在储集层中经过热力作用逐渐形成的。他认为,石油一般都要在储集层中,经过“未熟—低熟—高熟—过熟”演化阶段,现今发现的石油是这个演化过程中某个阶段的产物而已。
由于该理论认为所有石油都是在储集层中演化成熟的,因而很好地解释了低熟油的成因问题,是石油形成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