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气田
1、概念
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单元所控制的同一含油气面积内所有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2、分类
目前尚无统一方案
张厚福等(1999)——
砂岩:背斜型、单斜型、刺穿接触型、不规则带状、古潜山型,等
碳酸盐岩:大型隆起、裂隙型、生物礁型、古潜山型,等
陈荣书等(1994)——
构造型:背斜、断块油气田
地层型:不整合、岩性油气田
复合型:盐(泥)丘型、礁型、潜山型、侧向叠置型复合油气田
二、油气聚集带
1、概念
油气聚集带——指受一定区域地质条件(包括构造和沉积)控制的油气田带(群),其中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或相似的沉积条件和油气藏形成条件(陈荣书等,1994)。
油气聚集带——指成因联系紧密、演化相近、气源基本相同、横向上彼此毗邻、受相似地质因素控制的若干油气田的组合体(戴金星等,1997)。
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张厚福等,1999)。
Ⅰ—川东隔挡式褶皱背斜型气聚集区、气聚集带:Ⅰl-方斗山,Ⅰ2-大池干井-高螃场,Ⅰ3-云安场-黄泥堂,Ⅰ4 -南门场,Ⅰ5-大天池一明月峡,Ⅰ6-铜锣峡一七里峡,Ⅰ7-雷音铺—双石庙,Ⅰ8-铁山,Ⅰ9-建南,Ⅰ10-卧龙河,Ⅰ11-张家场,Ⅰ12-福成寨,Ⅰ13-四合场;
Ⅱ—川南低缓褶皱背斜气聚集区、气聚集带:Ⅱ1-自流井,Ⅱ2-黄家场一观音镇,Ⅱ3-邓井关一青杠坪,Ⅱ4-宋家场一古佛山,Ⅱ5-阳高寺,Ⅱ6-中兴场,Ⅱ7-庙高寺一东山,Ⅱ8-合江一六合场,Ⅱ9-垢河一临蜂场,Ⅱ10-石龙峡,Ⅱ11-石油沟一东溪,Ⅱ12-纳溪,Ⅱ13-白节滩,Ⅱ14-牟家坪一旺隆场,Ⅱ15-高木顶;Ⅲ-川西低陡一低缓背斜型气聚集区、气聚集带:Ⅲl-九龙山一老关庙,Ⅲ2-中坝一河湾场,Ⅲ3-大兴一平落坝;Ⅳ-威远一磨溪穹窿背斜型气聚集带;Ⅴ-川中低平构造气聚集带
2、主要类型
油气聚集带的控制因素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产生复杂的组合类型和具体型式。主要类型有:
(1)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强烈-中等褶皱的背斜油气聚集带:褶皱强烈,闭合度大,延伸长,如波斯湾扎格罗斯山前带,蕴涵了巨大的油气储量(伊朗,伊拉克)
长垣、平缓背斜型油气聚集带:长垣-巨大、狭长的宽缓背斜带,如乌拉尔-伏尔加盆地、松辽盆地大庆长垣、沙特加瓦尔长垣等。
穹隆背斜型油气聚集带:大多形成于大型基底隆起背景,局部背斜无一定方向性。如前苏联罗马什金油田。
(2)断裂型油气聚集带
断块型油气聚集带:断层全部或部分封闭了其中的油气。
同生正断层-逆牵引背斜型油气聚集带:①下倾方向为油源区,②下降盘砂层多、厚度大,③圈闭形成早,④断层-通道和封闭,故油气常较富集。如墨西哥湾、尼日尔三角洲、渤海湾盆地等。
同生逆断层-挤压背斜型油气聚集带:上升盘常发育挤压型背斜或鼻状构造,如柴达木盆地西南的阿拉尔逆冲断层,3个背斜型圈闭,2个聚集有油。
逆冲断裂型油气聚集带:尤其是前陆盆地中发育的褶皱-冲断层带位于生油区内,可在背斜和断层型圈闭内聚集丰富的油气。如落基山东侧的怀俄明-犹他逆冲断裂带(犁状断层,水平位移大),已发现了数十个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