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赛维历险记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09-12-31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11月7日,《财富人生》8周年庆典活动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

      作为两年前这档节目的一位重量级嘉宾,赛维LDK首席执行官彭小峰也应邀出席庆典,并获颁一个奖项。镁光灯的照射下,这位新能源富豪脸上仍然挂着标志性的憨厚笑容,但内心却在记挂着另一件事。

      就在他抵达上海参加节目的前一天,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Q-Cells突然单方面宣布,终止与赛维LDK的合同,这给了彭小峰和他所拥有的这座全球第一大硅片厂以沉重打击。

      而在此前将近一年中,彭小峰一直在忙于应付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的阵阵余波。尤其是在多晶硅价格连续“跳水”之后,赛维的资金链已有所吃紧。

      所幸,在临近年关时,好消息接踵而至:先是光伏市场奇迹般地复苏,令赛维三季度起扭亏为盈;此后,其与Q-Cells又“闪电”和解;紧接着又宣布以每股7.00美元增发1652万新股;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产业链。

      至截稿时,本报记者从赛维公司证实,其已成功完成增发,这意味着至少短时间内,彭小峰和他的太阳能帝国可暂时摆脱危险。

      但阴霾仍未完全过去。对彭小峰来说,当年以“超越光速”激励自己并大举扩张所种下的业因已然结出苦果,这一曾让他快速致富的路径也到了值得反思的时刻……

      风雨一年

      一直以来,赛维LDK都是国内光伏企业的标杆之一;彭小峰也被公认是与尚德施正荣齐名的国内光伏业领军人物。但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硅片业务起家的赛维LDK就深陷多晶硅价格暴跌的困境,一边是下游需求疲软,另一边是上游库存高企,公司股价也随之一落千丈。

      在2009年的富豪排行榜里,彭小峰个人身价直接缩水215亿元人民币,成为财富缩水最多的企业家。

      但所有这些打击都没有11月5日Q-Cells的一份公告来得强烈。在这份公告中,Q-Cells声称赛维LDK未履行供货合同中若干重要条款,故单方面终止与赛维LDK于2007年12月所签订的供货合同。消息甫出,在美上市的赛维LDK股价立刻狂挫,转眼暴跌了22.86%。

      某种程度上,这印证了一年前部分观察者给赛维做出的预言:当时有人就曾告诫赛维,已经到手的订单并非高枕无忧,如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不排除已经签订的合同出现较大面积的毁约,并将直接冲击赛维的现金流。

      更雪上加霜的是,因多晶硅价格持续不振,彭小峰当年斥巨资启动的多晶硅项目已严重受制。也正是由于在硅料制造上投入太大资金却无法如期回收,赛维的资金链开始绷紧。

      “其实就差一年。”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如果赛维能够提早一年实现多晶硅项目投产的话,那将会赶上多晶硅最后的好时光并快速收回投资。但彭小峰可能对多晶硅项目的难度估计不足了,“要知道,硅料和硅片还是有本质不同,前者不是买几条生产线、挖几个技术人员就能建起来的”。

      一个例子就是全国最早的多晶硅千吨线——新光硅业,其从开建到2007年2月28日投产就经历了数年,即便投产后产量提升也非常缓慢,整个2007年产量才230吨,一年后也只达到65%的产能。

      

      绝处逢生

      紧急关头,彭小峰开始了救赎之路。

      根据赛维向美国证管会呈送的一份材料,因受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拖累,公司已形成1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55亿元)的债务。随后,其宣布了一项资金流动性计划,通过重整多晶硅业务、发行新股筹资还债,同时坦言,若资金流动性计划失败,后续经营将有困难。

      记者从公司了解到,这项计划首先是出售1890万股普通股票,预计将募集1.2亿美元的资金,所得将用来偿还短期负债;其次是以每股7.00美元增发1652万新股;最后是引进战略投资者。

      其中,增发的收益最高约为1.3亿美元,包括约0.9亿美元用于支付到期的短期债务,剩余的资金将用于公司多晶硅厂建设和电池组件业务的扩展以及公司其他方面的用途。

      几乎在宣布增发的同一时间,赛维又披露,和VMS投资集团就投资赛维硅料厂业务签订了指导性条约。投资人同意以5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认购一家将会由赛维硅料业务所组成的开曼公司的优先可转换股票,有关公司的估计市值约为13.0亿美元到16.5亿美元,预计将于2010年3月最终完成。

      另一边,赛维与Q-Cells也终于解决了贸易纠纷。一份公告称,两家公司解决了因协议的理解不同产生的所有分歧,任何一方都将不再采取诉讼行为。

      当然,救赎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就在今年11月17日,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5亿人民币(约2.19亿美元)认购赛维1.5万吨硅料项目的15%的股权。这被外界解读为江西省政府援手赛维之举。

      

      扩张得失

      尽管暂时摆脱了危险,彭小峰仍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由于明年的多晶硅价格仍不被看好,他的多晶硅项目是否能彻底摆脱目前的窘境还无法定论。但有件事可以肯定,彭小峰一定会反思自己过去这几年快速扩张的道路是否“永远正确”。

      之前,媒体对彭小峰的描述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细节就是他从10年前就开始在名片上一直印着一个英文——“Light DK Peng”,意思是“超越光速”。

      而直到赛维在美国上市,其上市代码也是这个英文的缩写——“LDK”。

      事实上,彭小峰过去几年所铸造的这段辉煌很大程度上是这种“速度至上主义”的结果。在光伏业的上升期,这一模式帮助彭小峰在短短两年内完成了别的企业可能要四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完成的步骤,而彭小峰本人的财富积累也达到惊人的速度。

      不过,当去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这样的模式就可能引发灾难。例如,多晶硅价格暴跌前,为维持正常生产,赛维一直保持着约180天、2000多吨的硅料库存,混合成本约在300美元/公斤;而当多晶硅价格暴跌到70美元后,这块资产的缩减同样堪称惊人。

      尽管如此,彭小峰本人却在这一年危机中始终泰然自若。一位接近彭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彭小峰的危机处理本领还是相当高超的,尤其是心态从未变坏过。

      “今年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赛维内部有些人也开始惶恐不安,但彭小峰从未表露出惊慌失措。相反,他还向员工回忆起自己当年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一年过年,我连买碗泡面的钱都不够,还不是照样熬过来了。现在我们这么多人,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上述人士透露说。

      然而,也有竞争对手向本报记者指出,赛维如此疯狂扩张肯定会出问题,原来以硅片为主的赛维,不仅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上马硅料项目,还向下游拓展,不断延伸其产业链条。“你想,原来是你的客户,现在反而成了你的对手。你的客户越来越少,对手却越来越多,怎么会不出问题?”或许,彭小峰需要一段时间来思考个中得失,而整个国内光伏产业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洗牌。

      前途将会如何?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国内最大太阳能发电站在徐州投运
    下一篇:能源局: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近期难出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