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检测认证还需出国 光伏产业何时有自己的"标准"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1-14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江苏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日前在一项调研中发现:江苏省光伏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其标准化进程已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

      “江苏省目前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98%以上销往欧美国家,其中欧洲占82.5%。”省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主任许瑞林说,“我国近年来已开始重视光伏产业的标准化建设,陆续推出了一些标准和规范,但比较零散,很不完整,也远远不够。江苏省大部分光伏产品仍然需要送到国外机构去检测和认证,既浪费钱,又耽搁时间。”

      据介绍,当前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而我国光伏产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造成市场不规范,企业间不正当竞争频出,市场相对混乱。同时,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监测,关税也几乎为“零”。反之,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却要经过严格的监测,方能取得认证资格。

      欧美对光伏产品的标准和品质认证要求较高,正是目前国内包括江苏省光伏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常州一家光伏企业称,要通过产品认证,必须送样到欧洲,检测认证周期长达10个月甚至一年,耗费了企业大量的精力和资金。

      记者了解到,无锡尚德是国内首家获得出口免检的光伏企业。认识到“一流企业卖标准,三流企业卖产品”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尚德努力投身于国内外的各项标准化建设之中。然而,遇到的难事可不少。前段时间,该企业准备参与一项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辗转了好几个城市才从北京请来了一名标准化人才。但由于英语不太好,在参加国际标准修订准备会时,企业不得不为他另外请一名翻译。

      许瑞林认为,目前江苏省光伏产业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到组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省内已具有单晶炉、多晶炉、破方机等部分生产和检测设备的生产能力。苏南、苏中、苏北光伏企业竞相发展,形成了上游企业有所突破、中游企业迅速壮大、下游企业不断涌现的局面。这些都表明,处于幼苗成长期的江苏省光伏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省高纯度多晶硅材料产量将超过50000吨,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产量将超过10000MWp,光伏电站(包括屋顶和地面)建设总安装量将接近1000 MWp,预计全省光伏产业经济规模将达到5000亿至6000亿元。

      “要长成这样的‘大树’,除了加快标准化建设外,尚有几大问题要解决。”许瑞林说。例如,产品销售和资金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出口的现状。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光伏市场萎缩,如去年上半年江苏省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累计出口1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3.6%。

      省内晶硅材料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要。2009年上半年江苏省晶硅材料的产量为2532吨,缺口5000吨,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晶硅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未来两三年,晶硅材料的短缺依然是困扰江苏省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技术与设备依赖国外引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同样制约着江苏省光伏产业的发展。如多晶硅提纯目前采用的依然是改良的“西门子法”,真正的关键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太阳能电池(包括晶硅和薄膜)生产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进口设备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的80%。同时,省内也缺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检测技术服务、共性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等。

      专家指出,最近,国家和省分别出台了一些激励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但缺乏相互协调与配套,一些政策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如项目申报、评审、并网等缺乏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企业最关心的电价政策迟迟未出台等,这些都亟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云南首个大型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下一篇:东营光伏与瑞士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