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日前在一项调研中发现:江苏省光伏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其标准化进程已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
“我省目前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98%以上销往欧美国家,其中欧洲占82.5%。”省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主任许瑞林说,“我国近年来已开始重视光伏产业的标准化建设,陆续推出了一些标准和规范,但比较零散,很不完整,也远远不够。我省大部分光伏产品仍然需要送到国外机构去检测和认证,既浪费钱,又耽搁时间。”
据介绍,当前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而我国光伏产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造成市场不规范,企业间不正当竞争频出,市场相对混乱。同时,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监测,关税也几乎为“零”。反之,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却要经过严格的监测,方能取得认证资格。
欧美对光伏产品的标准和品质认证要求较高,正是目前国内包括我省光伏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常州一家光伏企业称,要通过产品认证,必须送样到欧洲,检测认证周期长达10个月甚至一年,耗费了企业大量的精力和资金。
记者了解到,无锡尚德是国内首家获得出口免检的光伏企业。认识到“一流企业卖标准,三流企业卖产品”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尚德努力投身于国内外的各项标准化建设之中。然而,遇到的难事可不少。前段时间,该企业准备参与一项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辗转了好几个城市才从北京请来了一名标准化人才。但由于英语不太好,在参加国际标准修订准备会时,企业不得不为他另外请一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