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光伏企业下注新能源:一体化VS差异化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1-22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这很像1994年的半导体行业,2011年至2012年将大规模的爆发。”谈到光伏太阳能,一名追踪这个行业的分析师预言说。

      奥巴马的新能源计划,巴菲特对新能源的投资,中国的新能源扶植计划,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政策的气息越来越浓,谁都能看到这是一块蛋糕。

      但是,怎么做才能赚钱?众多涉足太阳能领域的企业意见几乎出奇一致:垂直一体化,做全产业链!

      产业链“两头在外”

      在光伏产业链中,包括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安装系统5个环节。

      其中壁垒最高的环节为太阳能级高纯多晶硅原料生产,目前基本被国际上7大厂家垄断。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属于产业链中游,其中太阳能电池芯片(cell)制造进入壁垒是次高,其制造过程主要是技术密集、工艺和设备要求高,电池芯片转换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处于该环节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后是光伏电网的安装系统,市场主要在欧洲,而中国应用还很少。

      因此,对中国来讲这个行业是个典型的“两头在外”的行业。最成熟的电池制造,在苏州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集群,而且领军企业基本上已经在2007年完成了海外上市的资本运作。并且这些企业的产品90%以上是出口到海外。

      硅原料的应用可以占到电池成本的70%。而高纯度晶体硅的供应基本上处于国际7大厂家的垄断之中,主要分布在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以及挪威等国家。如美国的公司HemlockSemiconductorCo。,MEMCElectronicMaterials;挪威的公司RenewableEnergyCo。等7大厂家的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95%以上。

      下游的光伏产业则处于刚起步阶段,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可称雄的企业。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300多家太阳能电池厂家,但是国内大多数厂商都只是购买电池芯片进行简单的组件封装工作,且产品品种单一。

      目前,各光伏企业纷纷在打通产业链上发力,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从先入行的到后进者,纷纷踏进了“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模式。

      江苏“五虎将”思变

      “我们只做电池,没有打算做产业链的计划。因为市场决定了专业化分工,我们主要做差异化。”21日,中电光伏媒介专员李勇对记者表示。

      这家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江苏公司,特色在于专注多晶硅的电池生产,不涉及组件制造及更下游的环节。但事实上,与中电光伏属同一控制人的中电电气却在打造着完全的产业链,中电光伏恰恰是链上的一环。

      2007年中电光伏上市时,恰逢原料波动和产品价格大跌,给上市公司带来了经营风险。于是中电电气有了整合产业链的想法,之后中电电气一鼓作气建立了四个上下游子公司并成立了光伏事业部,走上了一体化发展之路。

      中电光伏所在的江苏省,是我国太阳能电池规模化生产的发源地和密集地区。

      相比江苏太阳能“五虎将”其他四名成员,即无锡尚德、苏州CSI阿特斯、常州天合光能、江苏林洋新能源,中电光伏是最晚在海外上市的。而目前,“五虎将”及他们的关联公司,无一例外的开始建设上下游的产业链。

      从2004年开始,天合光能开始实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建成并扩大了组件安装和单晶生产基地,其业务能够涵盖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和系统集成。

      无锡尚德也是由电池起家。2002年9月,他们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

      目前,无锡尚德则计划到2012年成立10周年之际,将形成硅材料、硅基电池、硅薄膜电池、光伏组件和发电系统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

      此外,苏州CSI阿特斯通吃硅片、电池和组建、江苏林洋构思的电站项目,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突破原有业务。

      后发力者的斗争

      如果说2007年太阳能电池价格的下跌让“五虎将”们思变,那么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多晶硅价格暴跌则使上游企业有了向下的冲动。

      2009年12月16日,中国硅片供应商江西赛维LDK宣布与全球电力资源有限公司旗下GPR-SBTFC合作在欧洲开发建设100兆瓦光伏电站;早在7月份,江西赛维就开始与意大利太阳能系统整合商企业在意大利合作开发光伏电站。

      “2009年我们的光伏商业模式基本成型了,光伏工程系统很有前景,在未来市场很大。”江西赛维总裁办的廖女士肯定的说。

      虽然在国内也有发展,比如中标了甘肃的一个项目,但江西赛维的光伏项目仍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

      而起步较晚的企业,则从一开始就打出了“全产业链”的旗号。南玻A就是典型的代表。

      从2006年决意将太阳能列为主业来做到现在,南玻A已经成立了三家子公司来打造产业链:负责硅料生产的宜昌南玻硅材料公司、中游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东莞南玻光伏科技公司以及制造太阳能玻璃的东莞公司。

      2006年,南玻A计划上马4500吨多晶硅建设项目,2008年随着第一期1500吨/年11月投产,今年10月份已经达到了商运状态。

      “多晶硅项目目前运转还不错。电池也是去年上半年不行,下半年恢复较快。”一名南玻A人士表示。

      不过根据已披露的2008年年报来看,目前只有东莞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去年净利润1.49亿元,光伏电池项目亏损了1469万元,而硅材料项目则还未产生收益。

      天威保变在股市中也以拥有最完全的产业链而受到关注。

      2002年以光伏产品为切入点进入太阳能领域后,天威保变迅速向上游发展。然而,异于南玻A慢条斯理做项目的手法,天威保变更倾向于与人合作加速进程和分担风险。如与英利集团合作建设天威英利,与乐山电力一同在四川开发硅片。

      一体化or专业化?

      为什么企业无比热衷垂直的产业链?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曾这样公开表示,“谁能做到低成本,谁就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来自于技术、生产效率、管理等各方面,垂直一体化战略是低成本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任何产业都有“一体化”与“专业化”的差别,而企业也面临着在这两方面的选择。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王月海认为,市场分工和全产业链各有各的好处。“但是从产业发展的成熟化来讲,分工是趋势,比如说德国,但是在中国,产业发展状况比较复杂。”他意味深长地说。

      另一名长期观察此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论一体化还是专业化,都有生存的空间。但是长期发展来讲,与半导体行业类似,这是一个高度关注成本的行业,会必致分工明确”。

      可对于企业来讲,“一体化”与“专业化”的趋势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才能盈利。

      据南玻A人士介绍,经历了这轮多晶硅价格暴涨暴跌后,太阳能依然是公司发展的主业。“去年年初时谁能想到多晶硅价格这么下跌呢,公司从开始时就没想到这个行业要暴利,我们一开始就想加强管理,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该人士表示。

      南玻A的想法是,任何行业最终都要走到充分竞争的状态,这时只能靠内部管理来取胜。

      不过当记者问及南玻A预期的投资回报率时,得到的回答是“保密”。

      至于江苏五虎将,因为市场相对更成熟,回报率也相对稳定。自从行业转暖以来,无锡尚德和其他企业的出货量利润等达到了危机以前的水平。

      “现在感觉还行,和去年11月份差不多。产能基本上都能利用到,产销率也达到100%了。”江苏林洋的董事长助理日前对记者表示。

      但是企业们的产业链整合之路,能走到做大做强,还是随着自身的发展逐渐抛弃一些业务,最终回到专业化分工,还需要两三年的发展才能看出。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太阳能挑战火电同价竞争
    下一篇:光伏上网电价迟迟未定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