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英利战记:争夺光伏重点实验室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1-25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在光伏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光伏重点实验室”)就像一块“金字招牌”。因为“拥有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就能成为行业标准的引领者”。

      2009年7月份,科技部宣布光伏行业被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向。从那时起,各地方政府及国内的17家光伏企业为此展开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激烈争夺。科技部称,赢家只能有一个。

      为此,地方科技厅官员竞相奔走于科技部基础司,他们都希望本地的企业能够“夺魁”;而企业则加班加点地撰写申报材料。

      最终,科技部令人意外地“录取”了两家企业。分别是来自河北保定的英利集团和江苏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光能”)。“夺魁”者英利高兴地称,曾制约国内DVD厂商发展的蓝光标准将不会在光伏领域重蹈覆辙。

      “赴京赶考”

      位于保定的英利集团自称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掌握着从硅材料、切片、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到光伏应用系统各个环节的研发生产技术。

      天合光能则自称是一家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的制造商,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最终的角逐将在这两家企业当中产生。

      2009年10月20日,科技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入围名单进行复审。英利集团和天合光能所有的高管都早早来到了位于阜成路101号的北京永兴花园酒店等候着。

      科技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考核进入复审名单的企业。企业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介绍自己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

      之前,双方都从科技部得知,此次复审有可能二选一,因此当天的答辩显得至关重要。“就像进京赶考一样。”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

      宋是英利集团此次答辩团队的领队,今年52岁。他之前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去年年初从澳大利亚回国受聘英利集团,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统筹研发。

      即便之前经历过无数的考试,宋登元依然十分紧张。“这次我是代表一个公司,而不是我个人。”宋登元说,“我们所有人都很紧张,都知道这个实验室的重要性。”

      下午大概四五点钟,轮到英利集团进入答辩现场。由于被告知只能有三个人进入答辩现场,宋登元和董事长苗连生以及副总经理刘耀诚一同进入了答辩现场,其他公司高管以及河北省科技厅和保定市科技厅的官员则留在了门外等待。

      专家组成员总共十余人,包括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物理化学家包信和,其中还有几位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的负责人。

      专家组给他们的时间只有50分钟,宋登元三人进入会场后并没有跟专家组的成员过多寒暄便开始了。

      按照程序,答辩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宋登元花了大概20多分钟用用幻灯片介绍了英利集团的情况,包括研发实力、研发基础、人才队伍、研发方向等;第二部分则是一个简短的宣传片。

      “专家到不了现场,我们只能通过幻灯片和宣传片来让专家对我们公司的基本情况,实验室的设备、环境等进行基本了解。”宋登元说,“两个部分共花了43分钟。”

      还有7分钟的时间供专家提问。宋登元说,第一个问题应该是问英利集团打算在未来如何带动行业的发展,如何培养人才。

      “答辩”完成后,宋登元总算舒了一口气。“准备了几个月,总算完了。我们的答辩还可以,到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企业实力。”宋登元说,“不过天合光能的实力也确实不错。”

      同宋登元的感觉一样,天合光能的答辩团队也在当天下午进行。该公司一位参与过答辩的高层称,两家公司实力都不错,就看科技部如何抉择了。“最好的选择就是两家公司都通过。”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台湾光电科技产业园落户德城
    下一篇:中国公司计划在保投资建设太阳能电站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