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新太阳正在升起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4-10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2010年2月5日,本刊发表了题为《太阳能热水器为啥这么火?》的文章,详细剖析了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现状,反响强烈。而它的孪生兄弟太阳能光伏也不甘示弱,受关注度极高,其威力不可小觑。

      据悉,世界上太阳能光伏应用最多的还是欧盟,约占世界安装量的80%。其中,约有73%的安装落在西班牙和德国。近来,随着美国、韩国以及中东等国家光伏应用的扶持政策出台,太阳能光伏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扶持产业。

      起步晚,成长慢,规模小,最初的中国太阳能光伏在世界光伏界中一直默默无闻。是金子总会发光,“一夜爆红”这个用在演艺界明星身上的代名词如今用来形容太阳能光伏一点不为过。

      光伏引擎启动 民企遍地开花

      “中国光伏产业遍及全国29个省市,电池企业123家,其中75家晶体硅,38家为薄膜;2009年产量达到4000兆瓦,占世界产量的约40%,同比增长54%;中国是世界太阳能电池第一大生产国,新增装机量160兆瓦,同比增长300%,累积安装达300兆瓦……”说起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欧中太阳能促进会理事范树立滔滔不绝。

      “光伏产业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并非像风电和核电那样,以国企央企居多。”范树立对记者解释说,“一个健康的产业是由市场来决定其发展方向的,而非取决于业界企业是否有政府背景。”

      民营企业的地位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更坚挺这一结果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民企灵活、敏捷、对新兴市场反应迅速,其优势在光伏产业中显得尤为突出。据了解,中国的大部分光伏民企已在海外成功上市,在吸引资本支持方面有比较成功的运作。通过加强同行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大部分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良好的市场渠道。

      民营资本介入低碳产业,正在成为新一轮社会投资的风向标。“可以说,全球各地都有中国光伏产商的身影,以尚德、英利、天合为首的中国光伏企业也在各国政策的鼓励下在国外投资建站。”范树立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倒金字塔的尴尬

      2008年,如果有人给你看一个灰色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你可能不会太在意。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它是多晶硅,你一定对它刮目相看。就在那一年,多晶硅在中国上演了一出惊人的财富神话:3公斤的多晶硅,售价可以高达1万元,甚至更高。

      作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材料,多晶硅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阶段。其下游主要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

      2009年下半年,关于多晶硅产业产能过剩的争论开始沸沸扬扬。

      2010年,3公斤的多晶硅,由当初售价1万猛跌至2000元,竟相差5倍。

      国务院常务会议认定多晶硅为产能过剩的行业。短短两年,拥有杂草疯长般扩张速度的多晶硅行业风光不再。

      “多晶硅在2008年以前暴利的情况一去不复返。”范树立一阵感慨。

      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甚至供大于求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而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才1.7万吨。这些产能若全能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

      如果是这样,那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阶段的多晶硅明显供大于求。

      “多晶硅产能过剩与否是与市场需求相关的,若能大规模地开放国内并网,现有的产能其实还远远不够。”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以研究者和行业人士的双重视角,支持多晶硅产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说法。

      范树立也向记者解释,“多晶硅是规划产能过剩,而非实际产能过剩,实际上,在我们呼吁产能过剩的2009年仍有50%左右的多晶硅需进口。”

      有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多晶硅行业的准入制度,或许可以使其更有序的发展。据悉,近期国家可能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这将为多晶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证。

      “多晶硅行业‘枝繁叶茂’,产业链总体呈一个倒金字塔形。”范树立说,下游企业进入门槛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众多,而上游企业投资大、企业规模大。

      “从利润上看,上游利润明显高于下游。不过,随着产业与市场的成熟,各环节利润将逐渐呈平均化的趋势。”

      范树立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一些原来只从事硅料加工或只生产太阳电池的光伏企业已经向上、下游扩充,有的大企业的产品已经覆盖了整个主产业链甚至在着手投资大型光伏电站、进入电力企业行列。“上、下游企业已不像前几年那样可以细分。”

      但愿结局是童话的

      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取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也无法预测这个取代的过程将持续多久,在哪个时刻达到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太阳能光伏也是如此。

      “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国家政策的强力驱动。”政府这只隐形的大手,俨然成了整个太阳能产业链中尤为关键的背后力量。

      2009年我国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计划,给予示范工程安装补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由于工程的验收标准和机制尚不健全、后期监管措施缺失、部分企业冒充作假,反倒给产业政策的实施留下了巨大的漏洞。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产业政策的出台无异于“纸上谈兵”。

      范树立告诉记者,之所以欧洲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而且在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欧洲大部分国家实施了“上网电价法”,这使得欧洲光伏市场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启动。

      “这进一步证明‘上网电价法’是迄今为止全球所采取的启动光伏市场中最有效、最科学的举措。”范树立坦言。

      业界对上网电价法也是翘首企盼,企业家们纷纷发表看法。

      “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就要先制订和实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通威集团董事长刘汉元表示,希望国家电网对太阳能发电,按补贴性的上网电价全额收购。

      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也曾表示,希望看到的政策是对光伏上网电价进行补贴,就像德国一样,对光伏并网电价的补贴政府不设上限,然后根据发电量给一个递减的补贴。

      今年4月1日,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法律明确表示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但专家表示,由于缺乏细则指导,相关制度依然很难得到落实。

      上网电价还不是唯一的难题,太阳能光伏自身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

      陕西省地方电力公司董事长戚晓耀董事长在去年“2009中国光伏发电(西安)高峰论坛”上曾发表讲话,他认为,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直流电与上网需要的交流电不相符,而且太阳能电站的电压不是特别稳定,当晴天有云的时候突然转阴,电厂的电压就会发生波动,电压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电能质量也就不合格了。

      所以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一些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需要关注。”

      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应用技术的不成熟和应用经验的欠缺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范树立认为,“中国急需向欧洲光伏利用的发达国家吸取经验。”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上海首家光伏产业园目标5年内产值达千亿
    下一篇:国内最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落户扬州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