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成为太阳能的热门地点
然而有一个地区比全球其他地区还更早就已达到所设定的市电同价:这就是意大利(图5)。该国拥有高日照率和高商用电力成本,而从大约2007年开始,居民和政府开始合作投资一些太阳能企业。最近推出电力收购(feed-in tariff, FIT)*系统使人们可以较高的价钱卖出再生能源,使得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在短短的3年内急速上升了45倍,整体达到了大约1GW。欧洲太阳能电池产业协会(European Photovoltaic Industry Association, EPIA)在2009年6月指出:“南欧洲将在2010年达成与市电同价。”
*FIT (feed-in tariffs):用来推广再生能源的奖励制度。电力公司以比一般电费更高的价格购买太阳能电池或其他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电力,且价格固定一段时间。电力公司进而提高整体的电费以弥补差额。
许多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渴望进入意大利。例如夏普正和意法半导体等公司参与一个在意大利建造太阳能厂的计划以进入发电事业。在2009年11月,日本的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公司宣布它运出了一个2.9MW的太阳能模组系统用在意大利合作企业的屋顶上,这是该公司参与过的最大规模安装。以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模组闻名的美国SunPower公司在2009年12月宣布它已完成了位于意大利的全球最大太阳能发电厂的第一阶段,输出有85MW。
降价效应来到日本
市电同价的效应也开始到达日本,当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价格在2009年开始大幅下跌。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大型的建商和承包商之间在新盖房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价格激战尤其如此。价格现在普遍上大约是400,000日元/kW(每瓦4.5美元),表示从2008年下降了30~至50%(图6)。这已经是住宅区的市电同价了。当加入优惠奖励时,有些地区变得可以非常低的成本引进太阳能发电系统。
在既有的建筑中,有些承包商现在推出了大约450,000日元/kW(5.00美元/W)的系统。大部分这些公司的太阳能电池模组都是在中国或是韩国等制造的,而非日本。富士经济解释说:“现今全球并没有太多的市场是接近与市电同价的。中国及其他在西班牙事件中流失市场的制造商正开始把目标放在较有前景的日本市场上。”全球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的下降很可能也开始在日本的系统价格上出现。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