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德国业者质疑:补助太阳能研发有利产业?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4-28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德国政府为消弭因削减电价回买补助(FIT)政策而引起的反对声浪,内阁于日前通过1亿欧元(约1.3亿美元)的太阳能产业研发经费。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德国总理内阁的这项决定,并无益于德国太阳能产业。

      太阳能网站PV-tech的撰文者Mark Oscorne指出,尽管研发能减少太阳能生产成本,以利于跟大陆和台湾的业者竞争。然而这其中还是有许多问题。

      首先,1亿欧元的研发经费,根本无法让德国巩固其在太阳能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大陆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光是对大陆天合光电(Trina Solar)和尚德(Suntech)2家公司,就已高达117.2亿美元。

      尽管这些钱并不全用于研发,还包括其它相关计画,然而大陆太阳能企业也知道他们必须缩短与德国业者之间的差距。是以大陆业者也陆续由欧洲购入新一代的太阳能生产设备,以提升产出。

      这意味著德国或任何欧洲国家的太阳能研发经费,必须在3~4年内创造其不同于亚洲竞争者的优势,并且这个优势还要大到足以应付亚洲业者的急起直追。然而,主要的大陆业者在达到安装量20亿瓦(2GWp)的目标和规模经济的效果后,便能快速减少生产成本。

      支持德国太阳能制造商供应链的经费使用行为,应该要有显著的改变。更吸引人的研发税收抵免应该要先实行,而非拨拢更多的研发经费。

      Oscorne指出,或许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让德国投入更多研发经费,也让制造活动留在德国。

      以欧洲半导体产业为例,欧盟长期的研发经费投资并未让半导体制造活动留在欧洲。许多公司将许多生产线迁移至低成本地区,而成为无工厂,或工厂精简的公司。

      当技术越来越先进,制造地也越来越需要研发经费。结果是来自欧盟的研发经费却直接用于亚洲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得以制造先进产品、创造了工作机会,且他们的研发经费很少,因为大多间接来自欧盟的补助。

      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生Q- Cells将德国生产线关闭,并在马来西亚建造更大、更先进的产线,以维持成本竞争力。

      Q-Cells或许将成为德国1亿欧元研发经费的受益者之一,但何时德国政府和市民才能得到长期的回报,是Oscorne想要问的主要问题。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共青城太阳能手电筒入选世博会
    下一篇:雪弗龙与GreenGulf在卡塔尔测试太阳能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