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中国光伏行业沦为国际打工者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5-14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不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产业在经历着阵痛。由于国际市场的起伏不定,国内整个光伏产业都处在彷徨之中。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德国、西班牙等一些国家改变或调整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扶持政策,进口量大幅削减,而中国是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导致2008年底,中国国内大批光伏组件企业倒闭。”高宏玲表示。

      国内一些知名证券分析机构调查显示,当时,国内约有超过300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歇业。由于各地光伏企业归口管理部门不同,目前官方还没有对倒闭企业数量作确切统计,但行业整体效益下滑严重,光伏组件企业苦熬寒冬,生存艰难已成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一些匆忙上马、规模不大且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企业更是度日维艰。

      外援的市场

      除去设备技术外向依赖严重之外,“光伏产业发展中另一个大问题是市场,我国生产出来的太阳能电池绝大部分是用来出口的,国内应用的市场非常小。”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光伏研究所副所长高宏玲表示。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太阳能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在积极政策的引导下,国际太阳能电池市场得到迅速扩大,太阳能发电产业驶入快车道。最近10年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3%,最近5年的年平增长率更是高达43%。

      由于国际市场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我国太阳能电池也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底,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总量已经达到4000兆瓦,生产总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资料显示,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超过90%的产品出口国外,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很小,大部分都出口到欧洲的德国、西班牙等地,一部分出口到日本和美国。

      光伏产业主要市场在国外,也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国外市场可能寻找各种借口,制造贸易壁垒,从而限制中国相关光伏产品的出口。”高宏玲表示。

      2009年9月中旬,德国太阳能生产商Conergy公司欲联合其他同行向德国政府和欧委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该建议在德国太阳能行业中获得广泛支持。

      近期,美国SunPower等企业多次表示将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新能源大国,如果反倾销调查成立,中国企业必然受到非常大的冲击。

      第三方认证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亚太区总裁潘家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光伏企业95%以上的产品都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外市场,为此遇到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在所难免。

      发展模式之痛

      仔细观察现阶段的整个光伏产业,在产业上游——除了少数企业开始推进关键设备的国有化之外,大多数企业生产多晶硅依然依靠国外设备。多晶硅生产基本形成了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症”。而在产业的下游——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也在国外。高宏玲认为,光伏产业这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必然受限于国外产业的发展。

      由于国内光伏产业缺乏对下游应用市场的支持,国际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必然会影响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的所有问题,都能从这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上找到原因。

      事实上,国际市场上的变动,已经影响到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比如,国际市场上多晶硅价格由几百美元骤降到四五十美元,国内多晶硅市场随之萎靡。

      据媒体报道称,最近经常有小型多晶硅企业向四川新光硅业抛出“绣球”,希望新光硅业对其进行收购,很多企业表达了意欲退出多晶硅行业的想法。四川新光硅业董事长秘书李红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证实,最近确实有几家企业提出过出售意向。

      据分析,2010年上半年国际多晶硅价格约每公斤50~55美元,而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多在每公斤50~60美元左右,因此相关企业打算退出也就不难理解。

      “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但是其目前的发展却遭遇了类似于钢铁产业一样的困境。如果说钢铁业发展受限于国外的铁矿石价格,那么光伏产业的发展则主要受限于对国外应用市场的依赖。”高宏玲表示。

      开启国内市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秘书长林如海表示,其实国内光伏产业的起步并不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但市场体系迟迟未能培育起来,产业链条环节关系一直未理清晰。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培育下游市场是突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眼下发展国内市场时机已经成熟。”保定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马学禄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在欧洲,到2050年光伏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50%~60%,因此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尽管目前光伏发电成本要高一些,不过随着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其发电成本必然会下降。

      保定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以风电叶片为例解释道:“此前国际市场风电叶片售价达600万元/套,中国研制出来以后国际价格降到70万元/套,当中国将价格降到50万元/套时,国外企业只好退出。多晶硅行业发展也是如此。由于近几年中国多晶硅的发展,多晶硅价格开始显著地下降。”

      他认为,后来多晶硅价格的跳水,金融危机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只要中国能制造,价格肯定会下来”。

      不仅如此,现在在某些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应用光伏发电的条件。马学禄表示,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大概在每度1.5元~1.6元之间,而东部地区夏天实行峰谷电价,其峰期电价大概在1元左右,这样的水平,国家完全能够补贴得起。他认为,通过节能降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节省出相关补贴资金。

      马学禄指出,如果太阳能可以并网发电,还能开启很大一块民间光伏产业应用市场。业内多位人士都认为,通过补贴支持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将会引导国内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庭院式太阳能喷泉
    下一篇:天合光能(Trina solar)成为雷诺F1车队的赞助商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