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泉州晚报》报道“尝试多个行业,但始终没有放弃太阳能产业。”从输得一败涂地,到公司营业额连年保持50%的高增长,这一切让28岁的永春小伙子陈光炎深信,自己砍掉不良的创业项目是对的。“今年的营业额可以做到2000万美元。”目前任务完成过半,这让陈光炎满怀信心。
大学毕业那年,陈光炎进入一家太阳能企业做业务员。勤奋打工一年后,陈光炎明确了方向,“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太阳能产品为主要经营范围,发展对外贸易大有可为。”
辞职后,陈光炎在权威商务网站开始了对太阳能灯具的全面推销。始料不及的是,一些国外业务伙伴请他建网站,“一个网站建设费用高达数千美元”。紧接着他注册了外贸公司,与别人合股办起了太阳能产品加工厂,摊子越铺越大。
“到了2005年下半年,亏了50多万元。”陈光炎发现,战线拉得太长。砍掉不良项目,坚持做最熟悉的外贸业务,才慢慢“缓过气”。
2006年,他接了一笔20多万元的外贸订单,可模具开发成本高达10多万元,一些工厂考虑到后续订单可能不足,不愿接单。最后,陈光炎决定自己加工,正是这次大胆的冒险,让他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办厂才三年,后两年的营业额和税收都保持着50%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