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门槛较高,目前国内涉足这个领域的绝大多数是大公司。在光谷,一位标准的“80后”,刚出大学校门没几年,也爱上了新能源这一行,且“玩”得有滋有味。
吴建霖,1983年出生,武汉瑞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位喜欢足球明星梅西、近期经常熬夜看世界杯的青年,谈起新能源产业也头头是道:“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两大领域,一是健康产业,另一个就是新能源。”
小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做大公司不愿做的产品
吴建霖的公司主要做太阳能路灯组件、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车载减排系统等产品,定位于做终端应用提供商。武汉瑞工选择单体资金投入少、周转率高的终端应用上。“很多大厂家看不上这个利润薄的领域,我们正好可以错位竞争。”“未来太阳能的大面积应用,是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农村太阳能安装的成本、便利性也优于城市。”目前,武汉瑞工已在荆门建了一个生产基地,下一步还将在黄冈布点。
吴建霖认为,市场培育期不妨主动将利润减薄,甚至先做一些公益性推广。武汉瑞工正在与两家慈善机构洽谈,拟将小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安装在乡村小学屋顶。
年轻的资本与烦恼——
跟新能源产业一起成长
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4项专利待批,年轻的武汉瑞工,研发成果不少。“80%的技术人员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是公司最大特色。”吴建霖也笑称,年轻是资本,也是烦恼。“资金不足是新能源企业的通病,我找亲戚筹款,前脚出去,父母随后就给他们打电话阻止借钱。”在与某二级市场谈判时也是如此,谈判十多次后终于成功。一位当地官员告诉吴建霖,如果他年岁稍长,这个项目就不用谈那么多次。他说,“其实他们都知道我这个项目很有前途,就是担心我太年轻了,做不好。”
“年轻很好,年轻可以有很多想法,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跟新能源产业一起成长!”拿过公司产品宣传册,吴建霖自豪地说:“这里面都是我们年轻人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