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英利新产业园投产将再拓光伏完整产业链概念 填补海南新型能源工业空白
新华网海南频道7月22日电(记者董雅俊 王存福)英利集团“一期年产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完整产业链”项目,日前在海南正式投产。预计到2015年,英利海南产业基地将基本建成较完善的光伏产业及配套体系,形成以硅料生产、飞轮储能、国际物流、工业设计等多个项目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将再次拓展2009年英利六九硅业投产时创造的太阳能光伏完整产业链的概念,同时填补海南新型能源工业空白,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我国低碳小城镇的探索等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硅料到储能 国内光伏完整产业链概念将被再拓展
从1998年开始进军太阳能光伏领域至今,英利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从硅料、光伏电池切片、电池组件到光伏应用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
2008年以前,我国太阳能产业主要集中在光伏电池切片和电池组件两个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上游的硅料生产和下游的光伏应用几乎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的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企业要想具有绝对竞争力,解决原料供应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谁能获得硅料生产的最低成本,谁就站在了光伏产业的制高点。从2007年9月开始筹备到正式投产,历时两年时间,英利的上游企业――六九硅业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硅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也标志着英利实现了从硅料、铸锭、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到应用系统的完整光伏产业链条。
英利六九硅业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新硅烷工艺生产多晶硅材料。该工艺直接利用硅石(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多晶硅,完全实现了闭环式生产,低耗能、高效率,并且没有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真正体现了节能、环保。综合电耗可降低30%以上,生产成本可降至28美元/千克左右,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产品纯度可达9N(99.9999999%)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日前投产的一期年产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为开端,英利集团计划未来三至五年内在海南建设一个包括光伏、大容量储能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内的光伏产业基地。主要包括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完整产业链扩建项目、大容量储能、光伏配套材料、国际物流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英利集团全球度假会议和培训中心以及英利集团(海南)总部等项目。
迄今,储能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过去两年,英利集团投入大量资金研发飞轮储能。飞轮储能是一种依靠物理的磁悬浮运作原理的储能设备,自身损耗极小。英利未来的发展目标是用飞轮储能替代过去的化学电池储能。飞轮储能寿命可比化学电池高出3至4倍,最高可达25年。其优势是便于使用,体积小、容量大,对环境的影响小,最重要的是它跟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寿命能够匹配,容易推广利用,突破了电池储能的瓶颈。
英利在海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飞轮储能,不仅可配套太阳能,还能为包括风能、水能等在内的所有新能源的能量储存提供解决方案,对促进我国电网升级、智能电网建设,以及加速能源结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飞轮储能项目投产之后,英利将变对太阳能光伏设备的出口为电能的出口,可望有效开启东南亚市场。
完整产业链生产模式是光伏产业的理想生产模式,垂直一体化的整合能够实现对成本和质量的最佳控制,有利于整体技术优化和以最快速度推动技术创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表示,太阳能光伏产业必须形成产业链发展,否则一是质量不好控制,二是原料价格受制于人,三是技术单线进步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