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公告,计划在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和新疆进行13个项目共计280MW的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
所谓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即国家给予光伏发电项目一个特定的上网电价,以保证项目投资方通过出售电力来获得稳定的收益。此类项目一直颇受关注,它不仅为光伏厂商提供了市场,同时也是国内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前奏。这对于众多期待国内市场启动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久旱的甘霖。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科学时报》表示:“大规模的集中招标,意味着国内市场即将启动。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光伏产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远去。”
突降甘霖
“有光伏企业跟我讲,3年内就能收回投资;还有一些多晶硅企业告诉我,3个月就能回本。” 孟宪淦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太阳能光伏产业之所以曾经红红火火,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暴利行业,认为只要“一进门”就能获得高额利润,所以很多企业都萌发了在光伏行业“掘金”的美梦。
启动光伏产业国内市场一直备受关注,去年,超过50家企业组成的18个联合体或独立竞标者参与角逐的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特许权项目,最终由中广核等组成的联合体竞标成功。
从敦煌招标落下帷幕的那时起,竞标失败的企业就已经把目光瞄准下一轮的特许权项目招标。在众多企业翘首企盼下,这场甘霖终于降了下来。
交谈中,孟宪淦拿出了今年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的会议记录。
他说,对于光伏2010年的工作,国家要求“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启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对光伏发电,有8项要求内容,如:编制太阳能发展规划,制定电站建设和电站接入的标准;研究出台光伏发电的价格和财政税收的政策……
“其实,这次的招标也是为了贯彻2010年能源会议的精神,并不是凭空想出来。”孟宪淦说。
201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公布的上述六省区和西藏、云南发出了上报光伏电站的通知,要求每个省总规模控制在100兆瓦以内,采取就近入网、本地消耗等方式。
那为什么国家会选择陕西等六省,而西藏和云南却在名单之外呢?
据有关知情人士透露,西藏和云南没有上报项目,而其他省区全部上报,并且总额加起来达到280兆瓦。
但在孟宪淦看来,这其中还另有原因。
他认为,预期的8个省分布在西部,因为西部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比较好,同时,也是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藏太阳能资源最好,但建设成本较高;云南有一些辐射资源,但又不如西北。所以,最后西藏和云南并没有出现在名单上。”孟宪淦指出。
受到太阳能资源和成本等一系列因素制约,1千瓦的装机容量每年在东部大约能发1100度电,而相同的装机容量在西部却能发1500度电左右。很明显,相同的投入在不同地方的产出截然不同,这也让国家的光伏项目有了偏好。
“选择在西北六省开始做,就是选择综合价值最高的地方来试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比较符合当今光伏行业发展情况,这也是由西部发电成本、价格、资源等共同决定的。”孟宪淦表示。
事实上,这一次的大规模招标,让很多人再一次猜测此前一直被强调的上网电价会就此“流产”,而国家会采取特取权招标的方式来推动整个光伏产业。
对此,孟宪淦解释说:“上网电价,不是我们不想出台,而是出不来,我们没有充足的依据。”
在孟宪淦看来,风能经过了6年的招标,才勉强把风电的合理价格摸清楚。而目前,光伏发电仅有几个试点,根本没有办法摸清合理的价格。
“都传说政府的心理定价在1.1元/千瓦时,而企业觉得1.3/千瓦时~1.5元/千瓦时比较合适。这中间就出现了价格差。”孟宪淦指出,“政府最后决定还是采用特许权招标,去寻求大家共同能够接受的价格。同时,经过这一次次的招标,企业给出的价格也会越来越接近上网电价的价格。”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