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综研)
太阳能研究中心于2010年8月9~10日在筑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成果报告会”。会上介绍了在结晶硅型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采用聚酰亚胺的成果。
为了提高结晶硅型
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各公司纷纷探讨采用SiN及Al
2O
3等作为背面钝化层。但因都需要采用CVD成膜,存在制造成本增加的课题。产综研为了以低成本形成背面钝化层,将聚酰亚胺以丝网印刷成膜作为了目标。
聚酰亚胺采用了PI技术研究所的嵌段共聚聚酰亚胺。除了可通过丝网印刷成膜之外,因反射率较高,作为背面反射膜的效果也备受期待。
应用于面积为4cm
2的多晶硅型
太阳能电池单元时,单元转换效率为16.9%,短路电流密度(Jsc)为36.9mA/cm
2,开路电压(Voc)为0.620V,曲线因子(F.F.)为0.738。由于可获得相对较高的短路电流密度,因此明确了采用聚酰亚胺的背面反射层的有效性。
据产综研介绍,如果能通过优化背面电极的构造提高F.F.,则有可能实现18%的单元转换效率。产综研今后将调查单元与聚酰亚胺的界面状态及聚酰亚胺的可靠性等。
标签:
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
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4%,研发成为竞争取胜的基础
下一篇:
GT Solar收到来自OCI的多晶硅生产设备后续订单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