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标十多天后,国家第二批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的中标结果仍未揭晓。按原计划,价格开标七天至十天内就当公布中标人。
“招标结果暂时出不来,可能还要做内部调整。”8月27日,接近国家能源局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这次价格完全出乎能源局各位领导的预料。”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光伏电站项目招标,涉及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西北六省(区)的13个项目,装机容量共计280兆瓦。其中,11个项目装机容量为20兆瓦,其余2个项目装机容量为30兆瓦。
2009年,国家发改委对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敦煌1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下称敦煌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超过30家企业参与其中,曾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资源争夺战。
今年资源更加丰盛,争夺也益发惨烈。从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招标公告起,各路电力企业纷纷摩拳擦掌,不仅忙着与各家有实力的组件供应商捆绑谈判,与银行洽谈融资贷款,探听对手虚实,还对外界频放价格“烟雾弹”。
8月10日,第一轮技术标开标,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国投电力、国华电力、中广核、中节能等电力央企在内的50家企业共递交135份标书,五大发电集团更是协同子公司或地方分公司,组成不同规模的“集团军”并肩作战。
8月16日,第二轮价格标开标,备受关注的上网电价撩开神秘面纱。所有13个项目的最低上网电价报价均跌破1元/千瓦时,最高电价为0.9907元/千瓦时,最低电价仅为0.7288元/千瓦时,价格比拼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业界一片哗然。“这么低的价格,根本没法玩。”多家参与投标的企业对《财经》记者说。近两个月来,光伏组件价格平均上涨15%左右,业内多预期中标电价在1.1元/千瓦时上下。但预期没能阻止此次投标出现始料未及的低价。
招标文件规定,若上网电价与技术方案报告、财务评价报告一致,报价最低者中标。
不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发改委的本意是,通过在不同地区进行特许权招标,既压迫上游企业降低原材料价格,又通过市场竞争发现理性上网电价,以此来制定光伏行业标杆电价,拉动产业发展。
结果不遂人意,远超出预期的普遍低价让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倍感为难。
“跳楼价”
“真是邪门了,去年只有一家企业‘跳楼’,今年所有企业都‘跳楼’。”8月16日,北京九华山庄的电价开标会现场,唱标仪式还未结束,场下已有不少人在轻声抱怨。
去年的敦煌项目中,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组成的联合体曾投出了0.69元/千瓦时的低价,当时收到业内讨伐声一片,最终被发改委弃标。广核、江苏百世德太阳能科技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联合体投出的1.09元/千瓦时的次低价入选。
此次持续近两小时的开标仪式成为电力央企间的“数字游戏”,逐一披露的上网电价一次次探底。
中电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表现最为抢眼。《财经》记者统计,中电投下属或地方分公司,包括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投西北分公司)、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电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等,共在7个项目中报出最低上网电价,价格介于0.7288元/千瓦时到0.9907元/千瓦时之间。
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各报两个最低价,前者以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名义,分别投出0.7803元/千瓦时、0.9791元/千瓦时;后者以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名义,分别投出0.8847元/千瓦时、0.8444元/千瓦时。
隶属神华集团的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地方国企包头鲁能白云鄂博风电有限责任公司各占一席,他们报出的最低价分别是0.8687元/千瓦时和0.7978元/千瓦时。
与敦煌项目中联合体成为竞标主力不同,此次竞标完全演变成央企之间的厮杀,去年积极参与的英利控股和无锡尚德,今年则偃旗息鼓。参与者中八成以上均为电力领域大型央企或其下属分公司。
在8月10日结束的第一轮技术标后,深圳市拓日新能(22.99,0.61,2.73%)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参与竞标的民企已悉数出局。
从《财经》记者获得的招标文件分析,竞标门槛的提高直接扼杀了民企参与的可能性。按照本次竞标要求,每个标均需缴纳500万元保证金,抵押时长14个月,且竞标公司必须有10%项目资本金,并在公司融资方案中保证有30%自有资金。由此估算,竞标公司在每个项目中至少得持有1.33亿元自有资金。
“对国企而言,不算什么。对民企来说,这就是身家性命。”一位在第一轮竞标中出局的民企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说。于是,更多的民营企业选择采用与央企混搭或捆绑的方式竞标,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中标几率。
“我们觉得还是和央企捆绑起来比较稳妥,本来这个市场民企就被搁在边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企人士直言。
“同属于一个发电集团的多家公司,同时竞投某一个项目的现象太普遍了。”一位参与首轮开标仪式的民营企业工程部负责人评价,“它们中标的可能性增加了好多倍,对其他企业不公平。”
更有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竞标价格与现状明显不符。近两个月以来,光伏发电组件价格上涨15%左右,若要确保盈亏平衡,电价水平起码要保持在1.15元/千瓦时。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项目均有一半企业的报价低于1元/千瓦时。
集体“跳楼价”也把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它们此前下发的招标须知中,甚至还用黑色加粗字体特别提醒竞标企业——如招标人认为所有投标电价均明显偏高,有权拒绝所有投标。
但最后的结果,却与当初的提醒背道而驰。
8月16日,价格标开标结束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颇为惊讶地表示,“我们希望光伏电价通过招标能够逐年或逐次下降,但这次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大,应该说超乎我们的预料。”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