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是时下经济发展最“潮”的方向。但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提醒“不要跟风一拥而上”,发展高效照明产业、风力产业、太阳能产业等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方向。
昨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暨第七期中山干部学习论坛举行,中山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应邀作了“低碳能源技术的工程应用前景”的专题讲座。
中山目前已有企业涉足的高效照明、太阳能产业,他建议要做到高起点,不要满足于简单的生产。如LED各地都已有生产,跟潮流难以突围而出。但LED产品目前最需要改进其寿命短、售价贵的缺点,这就需要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而太阳能的热利用则更为激烈,且中山企业在这方面规模又做得很小。“对太阳能产业应该另辟蹊径,例如利用太阳能在空气中制取清洁水。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资源,且越来越稀缺,向这个方向发展前景很大。”
中山的新能源产业还包括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核电设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服务产业等。郑健超认为,政府有这个发展意识很好,但这些项目上马之前应做充分论证,做好中长期规划。
郑健超认为,除了生产,现实生活中市民能看得到的许多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就在消耗能源。“杜绝豆腐渣工程、翻烙饼工程、在建设前统一规划、精心设计施工非常重要。基础设施的质量、有效性和使用寿命就是提高能源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