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信息网】10月22日讯:
经济转型 新能源踌躇满志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8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5.95GW ,较2007年增长110%;其中欧洲市场占82%,按地区排名西班牙名列首位,德国第二,美国和韩国依次为第三和第四位。2008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收入371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1%。
产能过剩?出口企业何去何从
目前, 由于我国95%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海外,这让众光伏企业将目光锁定海外市场。从供给层面看,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6.85 GW ,较07年增长近100%。中国的光伏电池产量占到全球供给的44%,较07年增长10%。中国光伏行业已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据估计,今年的太阳能光伏产能会达到需求的两倍,目前的产能可以满足2020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要。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国外市场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使完全依赖于国外订单的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寒冬;中国全球第一的光伏产能成了沉重的压力。面对国内的产能过剩的境遇,中国光伏生产企业应何去何从?
德国莱茵TÜV集团的专家认为:“近五年来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2008 年的金融危机虽然使得太阳能产品的需求出现了短期的下滑,但长期来看,全球对新能源的需求依然强劲。欧洲作为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目前正在回暖,美国新能源政策的拉动,以及中国市场的逐渐启动,更将有益于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同时也表示:“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之下,着力提升光伏制造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本。在这一方面,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服务工作可以在保障和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增加中国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出贡献。”
对于光伏产品出口的国内企业,选择专业权威的认证公司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更可以帮助企业快捷地获得买方市场的认可,实现产品顺利出口,取得理想的市场占有率。
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先企业,在电表行业具有十多年经验的林洋集团于2004年成功进军太阳能产业,专注于光伏电池组件,初期业务发展非常顺利。2005年,德国市场明确规定用于屋顶安装的光伏组件一定要满足TÜV Safety Class II的相关要求,至此拉开了林洋与德国莱茵TÜV集团长期合作的序幕。通过双方在初次合作中的共同努力,林洋集团在短期内就拿到了证书,进而成功开拓了欧洲市场,订单数量迅速增长。随后,林洋集团开始拓展其产能与产业链,并于2006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跬步千里 莱茵领先之道
作为全球光伏组件测试服务的领先者,德国莱茵TÜV集团在光伏产品检测和认证领域已经拥有超过25年的丰富专业经验,并且承担了全球70%的光伏组件测试和认证业务的光伏组件测试和认证服务,确保光伏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德国莱茵TÜV集团拥有完善的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全球光伏产品服务网络(分别是欧洲、日本、美国和中国最大的光伏产品检测实验室),共享全球技术服务和客户资源,为光伏企业提供“一站式测试,行销全球”的便捷服务,提速其海外市场的准入。
成立于2007年的德国莱茵TÜV上海光伏实验室,已通过德国DATech审核并拥有100%的本地化光伏检测能力。通过上海本地实验室的检测,中国企业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必须要把太阳能组件送到德国去检测,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认证成本,更是缩短了企业的认证周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TÜV 是德文“ 技术监督协会”的缩写,相当于中国的技术质量监督局,在成立初期各州都有TÜV 机构,他们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而不是政府组织,但是承担了很多国家授权的任务。随着兼并,合并等重组,到2008年止,在中国市场的主要TÜV机构包括德国莱茵TÜV,北德TÜV以及南德TÜV等。
德国莱茵TÜV证书是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广泛认可,受到买家的欢迎。德国莱茵TÜV证书迄今已帮助许多企业成功进驻海外市场。基于丰富客户资源,德国莱茵TÜV上海公司已经为80%的中国光伏企业提供了专业服务,通过德国莱茵TÜV上海公司,中国光伏组件厂商已获得了约200张光伏产品检测和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