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之后,应材公司把全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研发中心改到了西安,并且得到了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大力支持,现在西安有几千工程师,而且公司准备将最新的研发产品都在西安产出。”在今年10月12日—13日举行的APEC经济体高官论坛上,美国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全球董事刘扬声的演讲,无疑是对一年前的一种印证和回应。
泡沫与理性
世界新能源政策的实施,让全球光伏产业以惊天地,泣鬼神的速度增长。
2003年到2005年,受国际市场拉动,中国的光伏产业生产能力突飞猛长,到2006年,便成为世界第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国。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涉及太阳能的生产企业已达3000多家,有5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其中多晶硅材料企业近2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已有11家境外上市和12家国内上市光伏企业。
如此辉煌的成就,当属骄傲,却掩盖不了国内企业“跟风”的“通病”。“哪儿水深就往哪钻”,无数光伏产业的资深人士摇头叹息。
盲目的利润驱动,很多企业匆忙上阵,没有核心技术甚至没有技术,更有甚者不了解行业便四处窃取技术和人才。而竞争对手之间的争相扩产,几乎成为一场“军备竞赛”。
经过爆炸式发展,我国光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有28个省市已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板块。在一片纷争之中,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就显得弥足珍贵。
岳华峰认为,目前光伏产业正处于大的调整期,国际国内光伏产业的政策利好和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将使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的爆发性增长阶段,这对西安高新区是重大的发展机遇。
为此,西安高新区将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全优的政策﹑服务﹑技术﹑人才支持,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光伏产业之路。
在政策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对光伏产业发展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结合高新区各项政策加大向光伏产业倾斜。
在服务方面,加大西安高新区光伏产业园建设,重点引入和支持中电投、大唐、华电和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等电力投资公司和工程公司,形成陕西光伏产业的产业投资和工程产业群,建立结算中心,形成“总部模式”的产业集群化构架,完善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融资机制,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组织,逐步拓宽现有资本市场的范围。
在技术方面,通过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开展合作攻关,实现突破性发展,抢占行业制高点;建立光伏发电应用标准和质量检测中心,光伏产业应用标准中心,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孵化基地,大力扶植孵化光伏应用技术企业,覆盖大型电站、独立供电、小型或者微型设备供电等应用领域。
在人才方面,有计划开展太阳能光伏相关专业研究人才、职业技术人才和运营人才的订单式培养,采取专项资金扶持和学院联办相结合方式建立太阳能光伏产业培训中心,建设太阳能光伏展览馆,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普知识的普及。
预计到2020年,西安高新区将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技术中心,成为具有技术和产业引领作用的光伏产业基地。
岳华峰胸有成竹地告诉记者,西安高新区将以培育形成“一流人才、一流企业、一流服务”为重点,按照“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将高新区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基地和创新型服务业基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区域式竞争、板块式布局、集聚式发展。在岳华峰和众多西高新人的心中,光伏行业的现状,迫使前景的规划更趋理性和冷静。
10月27日—28日,陕西省即将在西安高新区举办中国光伏发电高峰论坛,旨在探讨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这对于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具备世界一流光伏技术和工程应用能力的科技园区意义深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