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未进入徐州的城内,就从城外远看到一座座纯白的厂房,保利协鑫(3800)所收购的江苏中能的滤管耸立在中心,号称为全球第二大,全国最大的多晶矽生产商,其首席执行官江游与我们谈笑风生,说要将其生产成本降低,大家了解到市场其实很忧虑到最近不停有坏消息传出,市场最忧虑的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多个再生行业当中都被政策调控,江苏中能在今年已经将其成本控制在36-42美元/公斤的范围,他们是以西门子的科技去生产,考虑到西门子法多晶矽的生产成本国外目前只有30美元一公斤,比现在中能的42美元要低得多,因此,中能的成本下降应该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多晶矽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对原料成本的控制、节约以及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中能的多晶矽成本主要包括如下部分:三氯氢矽、电能消耗、辅料(水、蒸汽、冶金矽,硫酸、氢氧化钠等)、劳动力、折旧、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行销费用和税款。中能要降低成本,主要需要解决三氯氢矽的消耗和电能的消耗。而要降低三氯氢矽的消耗,首先要解决尾气回收的问题。否则,不仅三氯氢矽的消耗成倍上升,电能的消耗也几乎要翻倍。目前,中能的成本比国外的七巨头的成本高出一倍,主要就是这个原因。电的问题其实他们已经有一个方法去解决,第一就是直接与电厂商讨电的价格,其成本而言,5成来自三氯矽烷,3成来自电力,其余的皆为工资等,第二个方式就是在厂内盖一家电厂为生产线提供电力,三氯矽烷方面今年的采购价格与多晶矽价格一同回落,加上其设备令其回收量增加,可以更进一步令其成本推到30元左右,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将多晶矽矽料生产成本控制在25-30美元/公斤。对于矽料生产成本,公司表示中能明年的目标是25美元/公斤。为此,2009年上半年,江苏中能在技术改进上的投入多达10多个亿人民币。
保利协鑫所定的策略是对的,他们是在2008年高峰期时将当时以高价批出合约,以当时的高价去支援其扩张公司的产能是比较有远见的做法因为公司知道高的多晶矽价格不可能维持多时,而唯一的道路是在高价时签署合约,在2008年,晶澳太阳能JASolar(JASO.US)与江苏中能签署长期矽晶圆供应协定,根据协定,江苏中能从2008年4月到2015年1月间将为JASolar供应6000MW矽晶圆。江苏中能产能今年预计将达到8000吨,如果市场好的话,他们还会有一万吨的多晶矽扩产项目,工人们都被分成3班不分昼夜24小时轮流生产,即使这样也还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公司在进行扩张。中能矽业计划到2010年,多晶矽产能达到2.1万吨;英利集团则计划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从600兆瓦提高到1400兆瓦。
前国际上的矽料销售有两类,一种是多晶矽(Polysilicon),购买者需自行加工成矽片,另一类是矽片,也称晶圆,用来生产光伏电池片、半导体用抛光片、外延片等。因为大多数多晶矽厂都具备矽片生产能力,所以通常所说的矽料合同很大一部分是矽片,矽片合约价格以多晶矽合约价格为标的(矽片价格略高)。江苏中能生产毛利率低的矽片的原因是由于客户除了对多晶矽有需求外,对矽片亦有一定需求,与其被别人得到合约,不如自己取得合约提供一站式服务 不过投资界对于保利协鑫以高价收购中能的忧虑依然未消除,油价已经上扬至80美元左右,但太阳能行业的股价未动,而保利协鑫能源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启动了下游矽片专案,并与下游电池厂商合作,将矽片项目规划靠近下游电池厂商。还启动了投资国内太阳能地面电站和太阳能屋顶计画,并筹画投资美国和欧洲太阳能电站计画,致力于终端市场的起动,扩大对多晶矽原料的需求,前几年对太阳能过份投资始终令全球的供应在2013年之前都会超过需求,而中国的太阳能股价仍要受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