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拥有丰富的高品质的石英砂资源、充足的土地资源,凭此优势,借汉能集团落户河源这一契机,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成为广东省的‘光伏特区’。”昨日(11日),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沈辉教授做客“河源讲坛”,纵论太阳能光伏与新能源产业发展一题。
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主持报告会。
“太阳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辐射能均属于太阳能,从狭义上说,只有太阳辐射能属于太阳能。”报告会一开场,沈辉就向大家解释了太阳能的广、狭义之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作为太阳能行业的著名学者,沈辉对国内外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及最新动态更是了然于胸,并一直关注着北京汉能集团落户河源的消息。所以,昨天的讲座中,关于太阳能光伏这一内容占了大量篇幅。本次报告会主要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新能源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重点是对国内外光伏发展与应用作说明与分析,特别是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特点和技术进步进行比较详细的描述。
随后,沈辉从太阳电池的发展历史、薄膜太阳电池的技术发展等角度,向大家全景式阐释了什么是太阳能光伏技术,让广大听众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光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只是刚刚开始,是万年产业。”沈辉说,河源拥有丰富的高品质石英砂,有充足的土地资源,这些都是河源的优势所在,可以利用汉能集团进驻河源这一契机,吸引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和高端人才落户河源,河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途无限,有望出现井喷式的发展。
沈辉建议说,河源要成为广东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先行市,争取成为广东省的“光伏特区”,为全省乃至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陈建华作总结发言时表示,首先,沈辉教授的讲座非常精彩生动,听后深感震撼,不仅给河源人民带来了发展光伏产业的信息,更带来了发展的信心;其次,江浙地区因抓住发展新能源这一契机实现了一轮大发展,这一案例更加增强了河源的信心,河源要实施“反梯度”发展,通过最新的技术发展新能源;第三,朝低碳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而太阳能光伏产业恰恰就属于低碳经济,这也符合河源生态发展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陈建华说,我们要结合河源自身实际,充分利用资源,实施“反传统”、“反周期”、“反梯度”发展,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用拼搏的精神和客家人的智慧,河源一定会取得成功。
相关报道
沈辉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发展光伏产业 河源要作示范
沈辉教授
沈辉,1956年出生,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太阳能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系统应用、纳米材料。近年承担十几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核心提示
今年7月1日,北京汉能集团与河源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让河源第一次深入了解太阳能光伏产业,更看到了发展这一新能源产业的无限希望。
当下,全世界很多有远见的国家、企业、人才都在迅速向这一“潜力股”产业集聚,河源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成功“突围”?河源发展这一产业有何优势?迈向广东“光伏特区”的道路上有哪些困难?
昨日,记者就河源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研究所沈辉教授。
关键词:优势
“矿产土地后发政策”四大优势
记者:您对河源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给予了理论支持,河源究竟有哪些优势?
沈辉:首先就是矿产优势,河源拥有丰富的石英砂,而且品质很高,业内多家大公司所用的材料就是河源的,石英砂为发展该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材料保障。
其次,河源土地面积广阔,有1.58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第三,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技术先进,而且国内外已经有企业正在使用,河源虽然起步慢了一点,但刚好可以对这一技术进行比较,少走很多弯路,这就是“后发优势”。
第四,就是政策优势。河源市委、市政府对发展这一产业高度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将极大的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
我们可帮助河源培养专业人才
记者:研发机构对于一个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有什么意义?
沈辉:世界范围内,凡是这一产业做得好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研发机构支撑。河源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如果有需要,我们的团队可以派人前来“支援”,包括帮助河源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记者:人才培养是一个怎样的方式?
沈辉:此前,已有职业院校派出教师到我们的机构进行培训的例子,回去后,这些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高级技术工人。河源如果有大专或者中专,也是可以进行合作、培训的。特别是汉能项目的投产,对这一方面人才会有需求。
关键词:突围
整个市场太大 完全可共同发展
记者:有人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形象地比喻为“潜力股”,国内外很多地区、企业都在上马这一技术,河源如何“突围”?
沈辉:光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只是刚刚开始,是万年产业。世界各地对此充满了信心。德国一个著名的研究机构称:在2030年—2040年,世界能源结构将出现一个拐点,即传统能源的使用量将出现下滑,并逐渐加速,太阳能光伏技术将被广泛应用,所以这一产业的前景非常好,随着技术的进步,拐点出现的时间还将前移。
也正是因为该产业前景好,整个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对产品的需求也是惊人的,所以,地区、企业之间的发展不一定具有天生的排他性,完全可以共同发展。
关键词:定位
河源要打造成广东“光伏特区”
记者:您建议河源应抓住机遇,争取打造成为广东省“光伏特区”,如何理解这一定位?
沈辉:近来一直有这样一种争论,认为多晶硅过剩。那么多晶硅真的过剩吗?电池过剩吗?我的答案是:不用就过剩!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应该要像建高速公路一样来有计划地建设光伏电站。广东太阳能资源好于江苏,也不比北京差。在广州与东莞两地的实验数据都证实,晶体硅太阳电池每千瓦每年发电超过1100千瓦时。广东应该在大力发展核能同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薄膜电池是光伏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实验基地。在珠三角,深圳、东莞、佛山等市都有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计划,三水正在打造“薄膜电池产业基地”,顺德已经提出“阳光城市”规划,出台光伏电站补贴政策、光伏建筑发展规划和建立华南太阳能研究院。
河源,作为生态发展区,对环保、生态要求极高,太阳能光伏产业恰恰属于低碳经济,完全符合河源产业发展方向,而且凭借河源的诸多优势,应该争取打造成为广东“光伏特区”,为全省、全国起到示范所用。
记者:要成为这样的“特区”,需要哪些因素?会有什么困难?
沈辉:这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省里在政策上的支持,将河源作为发展光伏产业的试点市,在政策上给予实惠;第二,省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第三,必须解决并网发电问题,进行电价补贴,让广大应用者切实得到实惠,但是这一政策的补贴标准要逐步下调,最后达到不用补贴的结果;第四,要集中应用,比如可以在学校、工厂、家庭、体育馆等场所集中应用,成为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样板市;第五,在省里的支持下,建立独立的测试中心。
在满足这些因素后,河源才可能成为广东的“光伏特区”,最主要的是需要得到省里的大力支持。
观点选摘
广东省发展光伏十大建议
一、由省领导牵头成立广东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导小组,推动广东省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融资、税收、财政、科研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并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入我省可再生能源中近期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规划;
二、建议省委、省政府选择1—2个地市作为光伏产业应用示范的“先行先试”地区。优先支持申报国家专项光伏应用项目,并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规模化应用,在光伏应用领域抢占先机;
三、将太阳能产业基地建设纳入2010年的广东省重点项目,享受省重点项目相关政策支持和“广东省创新产业基金”支持;
四、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内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省的名义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争取将太阳能产业基地建设纳入国家发改委“九大产业振兴计划”;
五、建议省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的要求,出台广东省光伏发电并网扶持政策和可行的光伏上网电价政策,电网企业要无条件允许符合规定的太阳能光伏用户并网,确保太阳能光伏发电全额上网,以支持和鼓励社会应用光伏发电设备;
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光伏发电与整个产业发展互动,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制定科学、有效的省级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项目资助政策,省政府带头利用光伏发电,并制定广东光伏推广中长期规划和实施年度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和进度;
七、建议省政府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太阳能光伏的研究开发、产业发展、推广应用建设等;
八、在争取和落实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同时,通过向省级电网向用户征收一定比例的电价附加(江苏省是0.5分/度),建立省级光伏扶持专项资金。资金主要应用于光伏并网发电电价补贴,按“光伏屋顶”、“光伏建筑一体化”、“地面光伏电站”分类补贴光伏发电电价。建议通过财政厅、建设厅和电力等部门测算和协商,确定工程资助金额和上网电价。可采用德国的做法,以第一年度价格为基准,根据技术发展的水平确定补助电价的递减比例,并可按发展情况进行调节;
九、在通过专家调研和发改委、科技厅、建设厅和电力等部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广东实际情况,适时推出广东光伏“十万屋顶”或“百万屋顶”计划。将光伏发电作为发电的配额逐年加大建设力度,使广东成为利用光伏发电最多的省份之一;
十、支持和帮助地方建设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品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给与财政上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