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地方政府圈地太阳能 光伏热之余小心热昏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1-01-20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对“高碳”的忧虑因天气的异常寒冷“声声告急”,似乎是为了让关于替代能源的研讨更加生动迫切,昨日的漫雪飘飞令香格里拉酒店整栋老楼的灰褐外墙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瑞银(UBS)大中华区年会的首场产业研讨会就在二楼举行。而昨天所有的研讨分会中,新能源不仅打出首炮,还比其它分会多持续了半小时。或许是出于刻意的安排,最后一场分会收尾于对传统能源煤炭的研讨。

     

     

    政策分化

     

     

        “面对‘十二五’,地方政府与国家层面其实会出现一个支持政策的分化。 ”深耕煤炭行业、装备制造业的瑞银证券分析师牟其峥告诉记者,国家会继续支持大型装备,而地方政府及民间最大的投资仍是太阳能

     

        在她看来,国家层面围绕能源战略及安全的角度,将大力扶持大型水电站、核电与风电,“还有投建大型火电发电站,因为大型火电站60万千瓦的超临界和100万千瓦的超临界从煤耗上说是大大降低的,大型机组的耗煤及它对外的排放比小机组有效得多。 ”

     

        而根据她的调研,就太阳能投资一块,地方政府的热情实际要比中央高涨得多。记者统计也发现,目前约有18个省打造光伏基地,100多个城市将太阳能作为支柱产业。与当年发展半导体业如出一辙,各级地方政府对太阳能项目的招商引资使出浑身解数,包括优惠上网电价、土地政策的打包组合等等。

     

        “现在还有哪种投资如此之大,项目审批却只要实行备案制呢? ”一位从事光伏产业十余年的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道,太阳能是国家鼓励的产业,所以审批门槛低,地方又亟需产业升级,再加上对GDP的

     

        拉动,简直“一石三鸟”。

     

        不过,对于这种现象,新光硅业科技公司总经理陈绍章坦言,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盲目上马。

     

        “很多地方其实没有配套,比如说氯碱,后面的有机化合物、副产物怎么处理,如何排污,对环保承载能力如何考量等等都值得反思。 ”

     

     

    “水漂”之忧

     

     

       对于太阳能旷日持久的狂欢盛宴,瑞银亚洲投资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欧立文直言“对太阳能投资回报持怀疑的态度”。 “太阳能要有竞争力还需要很多年份,因为资本性支出太高了。 ”他将太阳能产业与风能发电作比较,认为更看好后者在成本方面的下降趋势。

     

        据记者了解,目前,由于我国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原料依靠进口,因此价格高昂,而要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就必须不断提高光电转换率,短时间内却很难出现可应用于量产的大突破。由于太阳能发电装置一次性投入大,其成本大约是生物质发电的7-12倍、风能发电的6-10倍,更是传统煤电方式的11-18倍。

     

        除了成本高居难下外,资深分析人士代数还认为,现在各地政府投建的大量光伏电场还面临太阳能电池板难求的难题。 “现在国际上的报价是16、15元一瓦,国内是11、12元,国内电池板的生产商没有动力去提供需求方。 ”

     

        专家目光对准“老大难”的光伏电网发电问题。据悉,现在通过招标,光伏电网发电已经降到了一块多钱,但出于多方利益的博弈,仍高出常规的电网发电成本。

     

     

    被误解的产能

     

     

        不过,尽管在场专家传达了对地方政府盲目上马光伏项目的诸多忧虑,在面对“太阳能产业是否出现产能过剩”时,却基本都倾向于否定的观点。据了解,此前中央38号文件出台,曾判断我国多晶硅原材料产能已经过剩。对此,代数认为,存在着一些误判。

     

        “首先,38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危机爆发,这导致了国际上对多晶硅需求的下降,这是一种非常态,不能作为判断产能过剩的依据;第二,产能和产量不一样,多晶硅是生产线非常长的项目,哪怕投产的项目都不能立刻贡献产量,所以存在统计口径的误差。”

     

        代数还坦言,不排除一些大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排斥后进入者故意采用误导的信息。牟其峥也告诉记者,就去年向各地太阳能协会了解到的情况作为依据,基本支持上述观点。

     

        对于2011年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判断,资深行业观察人士李柏军认为,不会低于去年60%左右的增长速度。“民间对新技术、新材料,及现在还没接触到的新形式的能源渴望的程度更高,如果政府和民间层面能上下统一,我们一定能有赶超的可能性。 ”牟其峥表示。欧立文也持较乐观的态度,他看好今年下半年来自内蒙古的实现并网发电的新型能源电场,认为这将是解决中国发展新能源的瓶颈。

     

        不过,代数也提醒,虽然2011年整体将延续2010年走势,但考虑到欧洲对太阳能光伏补贴进一步减缩和下阶段采取更强烈环保措施压制国内生产厂商供给的可能性,加上人民币升值、汇率风险,以及美国正在实施的新能源保护计划,国内厂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京瓷(天津)太阳能有限公司新工厂竣工投产
    下一篇:用自己的装备创造中国光伏产业奇迹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