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只是揭开了海宁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产业乱局的冰山一角。
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新闻网》记者透露,以利益为导向的地方保护主义,最终引发了海宁地区的众多企业参与到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浪潮中,以短期投机为导向,通过假冒名牌产品、制造劣质产品等手段。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海宁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产业中,还普遍存在于海宁皮革等其它热门产业中。
日前,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浙江嘉兴下属的海宁市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产业中,普遍存在的“假昌名牌产品”、“生产劣质产品”的情况,市场上出现的打着“香港海尔”、“香港太阳雨”、“香港皇明”等品牌的产品,均是自出浙江的海宁地区。
最为重要的是,海宁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不能“傍名牌”,还大量生产劣质的“太阳能热水器”,通过采用劣质边脚料和回收料成为水箱的发泡剂。甚至还通过减少钢板的厚度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而《中国企业新闻网》记者从当地知情人士了解的情况显示:海宁太阳能热水器乱局的存在已经不是一两天,自从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中纳入太阳能热水器,这一“技术门槛”较低的产品便在农村市场上获得了突破性发展。一大批浙江海宁地区的皮革作坊、纺织品作坊纷纷转型,希望在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上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负责人则向《中国企业新闻网》记者直言不讳的指出,“海宁太阳能企业就是中国太阳能产业中的投机者、搅局者,害群之马,完全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不追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形象。”
据了解,除了央视曝光的,通过上述手段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从而以低价在市场上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据上述当地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太阳能产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在海宁地区发展起来,关键还在于当地政府对于这种现象和情况置之不理。甚至,一些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还参与到太阳能热水器厂的投资和生产过程中,为这些“制假售价”行为提供了保护。
当《中国企业新闻网》记者就上述事件向海宁市政府求证时,其联系电话一直处在无人接听状态中。
据了解,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产业起源于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区,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快速做大做强,浙江、云南、安徽、湖北、辽宁等地企业也纷纷上马投入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之中。
近年来,以海宁为代表的浙江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企业备受同行的质疑,关键就在于其在产品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过程中,多以短期利益回报为导向,忽视了对行业整体竞争秩序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考量。(华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