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哗变突然袭来,尽管并不让人意外,但逼人寒气还是让不少企业打起寒颤。
自从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浙江省海宁市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偷工减料、傍名牌、一到冬天就“罢工”后,各大媒体广泛转载、跟进。仅4天,曝光海宁太阳能热水器质量问题的文章已达12.3万篇次之多。网帖中,不少人明确表示,将抗拒“盗版”、禁用伪劣。“海宁产”低质太阳能热水器一时如过街老鼠。
海宁几成制假售假巨大窝点
根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在天津蓟县刘师傅家,标着生产厂家为“皇明太阳能香港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热水器,下午3点水温还有50摄氏度,但晚上9点,出来的水已没了热气。刘师傅的遭遇不是个案。笔者顺着批发市场调查发现,这些打着“香港皇明”等品牌的“贴牌”热水器,均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之一”浙江省海宁市生产。
但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海宁大街小巷,根本找不到“香港皇明”等公司所在。所谓“香港皇明”等,全是没有实体的空壳公司。“我们袁花地区基本上每家太阳能厂都做‘香港皇明’”一名受访海宁企业主一语道破个中玄机。为误导消费者下单,海宁无法计数的家庭作坊甚至正规企业都在大打同行大牌的“擦边球”。
为降低成本,这些厂家偷工减料、添加废料,简化必备工序,这样的热水器不仅保温性能差,且使用寿命短。然而,就是这些质量低劣的热水器,经厂家精心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所谓名牌,从海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
海宁市实际已成一个制假、售假的巨大窝点。一场关于海宁太阳能热水器的哗变由此生发。“海宁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点也不意外。”这是嘉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朱灵得知“质量门”事件的第一反应。
笔者惊讶于当地产业配套之完备,从硅胶密封圈、水箱封头、桶托,甚至三角支架中那根横着的“小棍”都有专门加工点;也惊讶于当地傍牌、假冒现象之严重:从海宁市区到热水器集中生产地袁花镇,路上各种违规内容的广告标牌林立,令人眼花缭乱。当然,业内人士不止一次评价自己的产业为“骗子产业”也让人诧异,但之后又发觉不无道理。
盲目转型重复昨日失败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该产业发展已如临深渊,但当地企业主为何不悬崖勒马,采取必要的挽救措施?转型升级,对当地的太阳能产业是何等重要。然而,另一种声音也在呼喊:“当初,我们就是从其他产业转型升级而来。现在,我们该往哪里转又该往何处升”
20年前,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海宁以皮革、家纺、经编领跑当地经济,成为浙北地区第一经济强市县。据悉,当时除了一些规模生产的龙头企业,当地三大产业中也同样充斥着低端同质化竞争,没有品牌、没有先进设备技术,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以代加工、量产为主业,竞争力不足的企业随时都会倒闭。
2000年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刚刚兴起,入门门槛低,投资也少。在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一大批从事海宁三大传统产业的企业开始转型太阳能产业。
“2000年,嘉兴约有300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当时可谓盛极一时。但短短一两年后,全市企业已膨胀到700余家。整个行业已面临危机临界点。”据业内人士分析,传统产业弊病由此开始在新产业二次上演,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传统产业企业面临海外市场极度萎缩、业务萎靡、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开始转型的企业越来越多。
据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海宁新增太阳能热水器企业300多家,集热管生产线在原来325条的基础上扩产近100条,最终企业数量达到1100多家,而全国的产量以每年30%速度增长,总企业数在6000家以上。
去年,徐朱灵就热水器关键的真空集热管曾算过一笔账:全国至少3000条生产线,粗略计算每年可配套热水器3000万台其中海宁800万台,是2008年总销量的3倍。而2009年全国销量只增长了30%左右,产能明显过剩。面对这种状况,众多企业的利润只能来源于降低成本,因此大家又拼命偷工减料、简化流程,如此导致真空集热管涂层越来越薄,支架越来越薄越来越窄,保温桶的保温层甚至以塑料泡沫和河沙滥竽充数。央视这次曝光的“香港皇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业内呼吁提高门槛整顿行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俊生表示,发生在浙江海宁的这一事件为太阳热水器行业敲响了警钟。“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进入门槛太低,全国大小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进入太阳能热水器家电下乡名录的企业就有243家。”清华阳光副总工程师李旭光表示,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亟待整顿。“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鱼龙混杂,亟须抬高进入门槛,提高标准,加强认证力度。”支持行业整顿的还有山东力诺瑞特太阳能北京总经理高均义。
据悉,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前3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30%左右,非常分散。为了与进入家电下乡名录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争夺市场,一些企业则低价销售,进而导致更恶劣的低成本竞争,甚至出现粗制滥造。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皇明太阳能一位负责人表示,曾前往某地打假,结果在工商局内被该地造假者追打。针对“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准入门槛低”的观点,朱俊生认为:“中国已有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23项,问题不在于没有标准,也不是标准水平太低,而是对于市场的监管不力。”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市场并无严格质量把关环节,而代表高端水平的行业认证也没有被管理部门重视,因此导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乱局。
升级比转型更重要
太阳能本来是一种低碳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因节能、环保又省钱,广受市场青睐,可谓前景无限。但当1000多家各行业民企不假思索鱼贯而入后,新兴产业瞬时破败。或许人们在这场哗变后,不应仅仅局限在对海宁低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喊打,更应该警醒盲目转型的大量民企。
海宁转型败笔绝不是孤例。近年来,不少盲目转型的企业主甚至整个地方集群,都经历了“从神话到泡沫”的抛物线。据相关数据显示,光伏发电多晶硅原材料全部靠进口,多晶硅全国产量从2005年60吨一跃到2009年总建设规模逾10万吨,国际市场原料从每公斤50美元爆炒到500美元,金融危机中旋即跌回50美元。
“这场光伏泡沫使至少50%中小光伏企业停产,而浙江至少有500亿元的资本在做太阳能。”
对于时下随处可见的转型和升级,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理解或许值得很多企业借鉴,并不是人人都需要转型,但个个都需要升级。
安吉从传统竹产业升级到竹纤维领域;杭州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等均走的是传统品牌升级路线;绍兴、衢州、金华等地农副产品经营也相当成功。其实,很多成功典范说明,坚守传统并不是没有前途,产业升级比盲目转型到陌生领域成功可能性更大。
“转型是一种自然的结果,而不是为转型而转型。”马云认为,转型绝不能仅为了解决昨天的痛苦,而是为了未来。因此企业在决定转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远计划,否则明天、10年以后,又会一次一次去经历昨天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