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艰难,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在审视土地、现金为王的传统模式,集约建造、成本约束似乎成为疯狂扩张之后的另一种路径,此时,这种觉醒不论是对房产企业个体生存还是对住房市场长远发展来说,都未为晚,虽然中国倡导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已近10年。
“房地产行业的冬天,或许正是部品商的机会,开发商正在尝试运用部品控制成本。”正在紧张筹备2008住交会的负责人,显然感受到了部品商与往年不同的感觉。
住宅产业化,即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代替半手工半机械化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将房屋的墙壁、窗户、厨卫、太阳能热水器等零部件拆分为各个部品,在车间加工完成后,在工地进行统一的拼装。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像是童年游戏情结的延续,实际上是提高住房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油价促发的能源之争,几乎到了冷兵器才能解决的危困局面。美国一直悬而未决的一项新能源政策,在近日终于冰消雪融。9月16日,美国参议院就一揽子减税计划达成共识,其中将太阳能行业的减税政策(ITC)续延2-6年,对于商用太阳能项目的投资税减免延长8年,而住宅太阳能项目的投资税减免政策延长2年,并且取消每户居民光伏项目2000美元的减税上限。与国内太阳能产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相比,来自政府的推动显然更为直接有效。
建筑节能
万科早在2000年就在东莞设立了“住宅工业化基地”,并且在产业化开发方面已经有了实际性的探索。万科系列实验楼的建造过程中,施工现场只有10名工人,2名管理人员,因为工厂承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精度难以控制的工作。传统模式下,一栋18层的小高层,包括精装修建造周期约为12个月;而装配式生产方式所用时间仅为10个月。
住宅产业化节省的不仅是建筑工地上的时间和成本,还可以将节能、省地、环保的技术应用到部品的研发、设计中,提高房屋的品质和对新能源的利用程度,带动产业链条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