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江浙企业异军突起 领跑太阳能产业

    访问: 光热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09-04-18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在太阳能产业联盟发布的2008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经营业绩前20位的企业中,江苏地区的企业达到了8家,浙江也涌现出多个大企业,显然,江浙地区的太阳能企业在全国市场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短,但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化运作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理事长罗振涛告诉记者。记者则注意到,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在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云南、河北等省市的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生活热水和工农业生产低温热水的主要途径之一。

      罗振涛告诉记者,3月份在南通、泰州、江阴、常州等地的企业考察中发现,那边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的屋顶都有太阳能热水器。而浙江嘉兴的太阳能普及率达71.3%,其中海宁地区的普及率高达83.5%。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江浙地区的太阳能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国太阳能产业一支主要力量。

      江浙企业异军突起

      记者看到,在太阳能产业联盟发布的2008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经营业绩前20位的企业中,江苏地区的企业达到了8家,分别是江苏光芒、江苏元升、江苏华扬、江苏桑夏、淮阴辉煌、扬州日利达、连云港太阳雨、常州太阳宝。而浙江也涌现出了浙江群升、美大等大企业。显然,江浙地区的太阳能企业在全国市场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记者了解到,在苏南的无锡、常州、扬州,苏北的南通、淮阴、盐城等城市,已经形成了多条完善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链,并逐步推动了江苏在全国太阳能产业基地地位的突显。从上游的集热器、水箱、金属支架、控制显示器,整机的加工制造保障以及下游的设计安装、售后服务等,仅在南通的如皋地区,就涌现出元升、力源、奥斯特、佳佳等多家名牌太阳能企业。

      向来以民营经济活跃著称的浙江,也出现杭州、嘉兴为代表的太阳能生产基地,出现了浙江美大、同济阳光、高得乐、斯帝特、神太等一批知名企业。

      与其它地区的企业相比,江浙地区的太阳能企业的品牌推广意识高、市场营销手段灵活、农村网络相对完善。特别是最基础的产品质量体系控制和售后服务体系构建两方面,以光芒、太阳雨、华扬、群升为代表的江浙企业均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

      江苏光芒集团文化中心主任孙雷告诉记者,江苏太阳能企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企业的市场化程度高,同时还受到产业链的完善性、使用环境方便等多重因素的推动。比如房屋结构、自来水供给、居民的经济条件等,江苏的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相对丰厚。

      产业呈现块状发展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冯洪江认为,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呈现了“两头三翼式”格局。即以江浙皖、山东半岛为核心区域,以北京、广东、湖北为支撑区域,共有近4000多家企业参与的庞大产业群体。

      不过,相对于山东半岛在太阳能产业发展初期所形成的拉力,近年来江浙皖为核心的长三角太阳能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及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规范化、品牌化扩张。冯洪江认为,今后5—10年应该是江浙太阳能企业全速扩张的天下。像太阳雨集团的多品牌化运作和灵活的市场营销手段,光芒、华扬等企业在产品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运作水平,群升、美大等企业的产业链构建等方面都建立了极强的竞争优势。

      不过,眼下摆在太阳能企业面前的困难仍然不少。

      罗振涛认为,市场集中度不高,小企业的不规范操作影响了市场竞争秩序。同时,专业的产品设计和安装等售后服务水平还有待完善和提升。

      记者获悉,最近几年太阳能企业的竞争呈现出两极化趋势,一方面是以华扬、光芒、太阳雨为代表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品牌化运作,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布局,追求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是各地众多的手工作坊、杂牌军通过低价搅局,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无保障。目前,品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三成,近五成为区域性小企业。

      罗振涛告诉记者,今后产业联盟将联手一批品牌企业,完善和提升产品标准。通过能效标识等制度的实施逐步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同时,还将积极向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介绍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争取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政策。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祁阳2000农户用上太阳能
    下一篇:太阳能下乡革命经销商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