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嘉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办的“嘉兴市太阳能转型升级第一讲”在海宁浙江省太阳能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圆满闭幕。
自9月以来,嘉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通过调研发现,嘉兴太阳能热水器产业集群,产品销售普遍开始大幅连续下滑,特别是海宁地区,真空集热管库存竟达数百万支,大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业主们十分担忧。为此协会专门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对产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判断。
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着剧烈变化。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得到巩固。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够稳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题。太阳能市场内需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上盛夏超期,又面临寒冬,雨雪压境,市场疲态明显;民间资本产生的阳光冲动,在产业区内及市场大省一哄而上,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低水平重复投资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不少经销商急功近利大搞贴牌生产,竞相抢得一份市场蛋糕,僧多粥少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必然周期性呈现。
太阳能市场发展的内因更是值得反思。大多数家庭作坊或建设了新厂房的作坊式小企业,还是停留在10年前的通过游击战进行低价倾销的陈旧经营模式。有一些企业更是急功近利,以为买个中国驰名商标、贴上个明星,或者涂上个下乡的光环,就是品牌,就是名品了。可市场不相信眼泪,并不认可你,于是又一个轮回出现,还是老老实实回到那个陈旧的经营模式中。说到底,他们的本质问题就是对市场的态度不端正。
在调研中获知,嘉兴太阳能产业区内一批品牌企业和一批配套企业,他们都有一支营销团队,坚守着在营销中建设品牌,也舍得向市场投入;他们都有一支技术队伍,坚守着在品质中建设品牌,也舍得在服务上投入。这些企业基本上产销并未下滑,只是在面临灾害性天气时期有所减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太阳能低端产品出现了产能过剩,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已经到了调整期。在外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必须引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只有转变观念,端正心态,苦练内功,加速提升,才有可能度过这一周期性的困难期。
下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嘉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因势利导,及时发出了《产业进入调整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文件,同时主办了这次“嘉兴市太阳能转型升级第一讲”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嘉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诚邀了业界重量级人物、智诚灵动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王成莹、拥有11年营销实战经验的项目总监季海生,在报告会上作了“太阳能企业如何在销售中建设品牌”和“卖货才是硬道理”的主题演讲。内容包括品牌的本质、销售中如何建设品牌、营销与推销的区别、品牌建设的七步法、渠道与网点建设、渠道下沉战略、终端促销、太阳能下乡中标与非中标企业怎么去做市场等。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为130余位企业经理、销售主管、销售人员指点迷津,并不时提醒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报告会的举办,引发了嘉兴太阳能企业的共鸣,不少企业纷纷打电话来要求早日举办第二讲。这说明,嘉兴太阳能企业转型升级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我们坚信,嘉兴太阳能产业集群将会在这次调整中,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欲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