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俨然上升到一门学科,早在记者还在家电业“厮混”的时候,就成了很多“好事”人研究的对象,或是口诛笔伐,或是称赞推崇,或是探讨发展方向,最后的归路……莫衷一是。而就记者有限的知识,我了解到,曾经作为厨电的知名企业——浙江方太的董事长茅理翔就曾著书立说,甚至上各大院校,大谈家族企业的文化,根据最近消息,茅理翔更是斥资200万成立了中国首个家族企业研究基金,名噪一时。
今天,记者把“家族企业”笔触的着点缩小为“兄弟企业”,这里头确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其实如果你够细心,你会发觉在我们所熟悉的太阳能产业中,有不少的“兄弟企业”,比如华扬、双能、桑夏、荣事达、贝斯特……这已不能算是个案,理应归结于一种现象。如果说我们把家族企业浓缩一下,我们很显然从“兄弟企业”中看到某些类似的地方。当然从华扬的三兄弟分家,到桑夏、双能、贝斯特等兄弟的相扶相持,“兄弟企业”发展到某种程度上或有些偏向,这就要看各自的造化。
今天本文的主角是贝斯特的刘氏兄弟。
贝斯特的刘氏兄弟
“百年修得同船渡,十年修得共枕眠。”唱的一首歌,说的是一种缘分。贝斯特刘氏兄弟的创业故事感动了芜湖当地的很多人,哥哥刘永钧、弟弟刘永政,在六年前携手共创了芜湖贝斯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并成立了贝斯特集团,事业有成,兄弟俩感情弥深,这已成为了那一带的佳话。
说起刘氏兄弟俩,里头有些辛酸。弟弟刘永政回忆说,9岁那里,父亲用他30多岁的生命换取了一位60岁老人的生命,成了英雄,而把苦难和悲痛长时间地留给了哥俩。为了维持生计,年长5岁的哥哥刘永钧十几岁就辍学在家,挑起了家庭的大梁。长兄为父,刘永钧与母亲一起,将弟弟拉扯成人,并助其很好地完成了学业。学业有成的弟弟刘永政,抱着想要改善目前哥俩生活局面的决心,而毅然选择下海经商,干事业。与人合伙在马鞍山建太阳能公司,分手后转回故地,与哥哥一起创办了现在的芜湖贝斯特。事业越做越大,两兄弟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厚。用弟弟刘永政的话来说,“我与哥哥自小就是一个生命体,流的是相同的血液,尽管性格有些向左,但骨子里头认同的却是一致,想把事业做强做大!”
现在的刘氏兄弟俩,在公司的分工很明确,哥哥刘永钧主抓研发和生产,弟弟刘永政主抓营销与管理。平日里,兄弟俩还保持着这么多年下来有事相商的习惯。在旁人的眼里,哥哥刘永钧性格沉稳、内敛,弟弟性情外扬,有些冒进和冲动。乍一看,有点水火不融,在贝斯特这两兄弟俩却是难得的互补。
“我很感谢哥哥,他有着宽阔的胸襟,能够相信我,默默地支持我,平时非常推我,很多场合下都让我出面!”刘永政为了哥哥的信任,暗暗下决心,要将公司管理好,做强做大,来回报哥哥的恩泽。
采访中,记者特意将“兄弟企业”的话题采访了非常健谈的弟弟刘永政。他说他特别欣赏希望集团的刘氏好兄弟,分工明确,且灵魂人物刘永好对集团公司的把控很到位,事业越做越强。在业内,他非常欣赏桑夏的赵峰兄弟俩,能那么多年来相扶相持,把事业做得那么好。其实反观自身,贝斯特的刘氏兄弟又何尝不是被他人所称道呢?只是刘永政不想说罢了。
刘永政认为,其实“兄弟企业”能够发展得很好,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通常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在思想和心态上。刘永政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心得:其一,思想必须统一,一个思想,一个声音,但不能独裁,可以商讨,但执行的时候最终只能是一个思想。我与哥哥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将贝斯特打造成百年企业!其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相信成功、失败都是暂时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