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当前位置:

    环保信息网 > 新型能源 > 一次能源 > 核能 > 正文

    从中国核电市场沦陷看新能源技术之忧

    访问: 核能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7-28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现在,不少媒体又在纷纷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进步而大加赞美!一些汽车厂家也乐于沉迷其中。

      但清醒的人士频频指出:如果不弃浮躁、不下苦功,我国相关车企仍然会有在世界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新一轮竞赛中被落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对“伪自主”说不

      当前,我国一些车企只热衷于“拿来主义”,把别人的动力、传动、控制装置买来“搭积木式”地开发所谓的“新能源汽车”,而对是否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却全然不顾。

      2009年元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提出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2010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还将由原来的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13个城市扩大到20个。

      推广决心之大值得赞扬,但是一些示范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应当引起主管部门的注意。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明确规定,整车企业应该至少掌握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示范运行车辆不能完全采用进口关键零部件。而事实上,有的地方政府在示范心切的指导思想下,默许了公共交通系统大肆采用进口的新能源动力装置和电控系统。乍一眼看,示范工程顺利实现了城市的“绿色”、“环保”、“低碳”,但是我国能源汽车产业并未从中获取多少技术进步和效益增长。其实,是“肥水流向外人田”,兜售相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外国公司赚了个钵满盆溢。

      “2011年,中国以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氢燃料电池车为主的新能源车将达到50万辆,新能源车将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

      为了安全、环保、实用、高效,我国的“2.5代”核电技术已经被巨大的本土市场无情抛弃。那么,我国明年高达50万辆之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留给谁?

      在严格考量技术、经济指标之后,一些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车型可能落败于外国品牌的成熟车型。

      要想获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自主品牌不要沉溺于媒体的一片褒扬声中,还得加快研发步伐。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对真正下力气掌握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持续的大力支持。

      上周末,大雨滂沱的梁子湖畔,笔者握着一份半湿的《中国汽车报》深深叹息,这倒不是因为钓获的鱼较少,而是看了相关记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度报道……

      读到新能源汽车技术无法回避的安全、环保、实用、高效的要求,笔者不由得回想起了中国核电市场的沦陷,它给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繁华之后的落寞

      自主品牌在热闹非凡、“畅想绿色未来”的北京汽车展出尽了风头,一下子齐齐推出了50多款新能源汽车,在数量上超过了外国汽车公司展出的45款新能源汽车,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着实让不少人惊呼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时代真正到来了!

      但是,繁华的背后是落寞。自主车企展出的纯电动车型很多,而技术要求更高、更最贴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强混车型较少。

      尽管自主品牌企业声称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中已经有30多款具备了量产能力,然而当被问及其中的许多车型究竟何时能够投入量产时,他们却语焉不详。

      而与此对照的是,跨国汽车巨头大多推出了明确量产时间的成熟混合动力车型。

      我国一些企业推出的所谓“混合动力汽车”,只不过是简单地把内燃机排量缩小再加上一个蓄电池,毫无高科技而言。这样做的目的只不过是从表面的燃油消耗减少来套取国家将来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家依然停留在半手工的劳动密集型阶段,没有哪一家国内零部件企业能够在北京汽车展上展出混合动力装置的成熟产品甚至哪怕是样机。

      核电技术之痛

      沉溺于所谓的“同一起跑线的”“弯道超车”,只能使我们与跨国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差距愈拉愈大。

      可以反思的是,我国核电市场的沦陷。

      “未来10年中国将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核电能源,新建核电设施数量将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三倍……”

      激动人心的巨大市场,谁都会怦然心动、摩拳擦掌!

      但严酷的事实是:在我国2020年前再建的大约30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当中,可能没有一台是“中国制造”的!

      那我们响当当的先进的核技术哪里去了呢?

      想当初,13年前时,国人无不为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造和自主营运的秦山核电站结束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而雀跃欢呼、兴奋不已!

      而13年后,我们又面临第三代核电技术再次引进的问题。问题在于我国目前自主拥有的只是在第二代技术上改进的“2.5代”核电技术,国际上的核大国却已经掌握了第三代核电技术,并着手进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

      这表明,“我们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甚至行动的步伐比我们还大”!

      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也是如此。有车企老总近期指出,到了国外一看才知道,他们在新能源汽车的某些研究领域已经远远超越中国企业,并不是像某些专家所谓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标签:核能 核能股票 核能概念股

    上一篇:发展内陆核电要警惕盲目跟风
    下一篇:秦洪:看好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以及核电等品种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