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国宝”美誉的中国一重,近10年来不但登上了百亿元产值的历史新平台,稳固了“中国第一重”的龙头地位,更赢得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近年来,一重的主导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占有优势,而且已出口到世界五大洲。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公司董事长吴生富。
记者:中国一重地处北国边陲,在自主创新中如何解决技术人才上的短板?
吴生富:无地利之优所以我们坚持“走出去”,在大连建设出海口基地,把设计研究院和市场营销部整体搬迁至那里。逐步把大连基地建设成为核电和石化容器设备制造基地。经过10年的建设,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具有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大型石化容器制造能力和优秀业绩的企业,年产值近50亿元。目前,一重正在大连基地实施“大型石化容器及百万千瓦级核岛一回路主设备制造项目”,对于打破国外企业对我国大型石化装备、核岛设备的垄断,加快其国产化进程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发改委和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重发起组建了“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成立了天津重工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如果说一重大连设计研究院与一重大连核电石化事业部是设计与制造的完美组合,那么,一重天津研发中心与一重天津重工有限公司可称为璧合珠联。
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支持下,致力于把富拉尔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铸锻钢生产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钢水50万吨、大型锻件24—25万吨、大型优质铸件6—7万吨,能力等级达到“7654”的世界极端制造水平,即:一次提供钢水700吨,最大钢锭600吨,最大铸件500吨,最大锻件400吨,从根本上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并具备国际竞争力。
记者:核电是公司的一个新亮点,未来公司核电发展前景如何?
吴生富:目前中国一重成为国内最大的核电锻件及核岛主设备供应商。2010年4月,中国一重又签署了两份总金额高达5.65亿元人民币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供货合同,而在2009年,中国一重签订的核电产品合同额达51亿元。这是中国一重应对危机,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体现的显著成果。目前中国一重在核电产品研制方面占领了国内市场的制高点,成为国内唯一承担并已完成和正在完成包括二代核电技术、二代加核电技术、三代核电技术、四代核电技术产品的企业,产品种类覆盖了核岛一回路的所有设备。
记者:目前公司在核电领域的市场份额如何?
吴生富:目前,中国一重占有国内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约80%市场;在国内核锻件市场方面,中国一重占有率约在90%。一重目前在手合同覆盖国家在建所有核电站,而且核能设备合同已上升到中国一重订货总额的40%,不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而且被誉为核电装备领域的“新贵族”。中国一重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国际重大技术装备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