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矿井杀手煤层气,如今成了能源新宠。煤层气开发利用已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各地公交和出租车都在推进“改油换气”,中央和地方启动了煤层气补贴工作。于是,拥有煤层气开发权的中石油和中联煤加快了煤层气“争夺战”。
刚刚把手中中联煤50%的股权,悉数转让给中煤集团,中石油组建专门开采煤层气分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已基本就绪。这对于目前规模尚小前景广阔的中国煤层气产业来说,这场整合大幕的拉开,也许会成为产业突破发展的契机。
联手共谋大计多尴尬
1996年5月,当时的煤炭部、地质矿产部和中石油共同出资成立中联煤,从事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输送、销售和利用,并享有对外合作专营权。后管理层变更为两家股东,中石油股份公司和中煤集团各持50%股份。
但在今年9月初,中石油方面突然宣布,撤出在中联煤层气的50%股权,两家曾经的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业内分析认为,各半的股权结构导致了“谁说都不算”的尴尬,中石油选择撤出正是为了谋求单打独斗。
中石油单干优势很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中石油退出中联煤单独发展煤层气,优势在于已经拥有不少区块资源,有管道优势,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并且政策上对煤层气的对外合作专营权已经放开。
据了解,中石油从中联煤层气撤资,同时带走了50%的煤层气区块,总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目前,中石油矿权区内的煤层气有利勘探面积已经达到近7万平方公里,预测煤层气资源量14.3万亿立方米,大约占到全国资源量的1/2。
其实,早在1994年中石油股份公司就开始了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目前已初具规模,拥有3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权,同时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煤层气实验室,拥有三项国际专利技术。国内规模最大的30亿立方米煤层气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今年我国第一个地面规模开发的煤层气田将由中石油建成投产。中石油还组织编写了《沁水盆地煤层气15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开发方案》,并与山西省政府签署了合作战略框架协议。预计到2010年,中石油的煤层气产能将达到15亿立方米。
中石油在山西不少区块登记了煤层气矿权,这次股权调整后,中联煤将把位于山西沁水盆地的450口生产井中的190口转给中石油,中石油也将带走一些与外资合作的项目。
管道方面,中石油拥有最大的优势。煤层气可与常规天然气混输、混用,因此,拥有西气东输管道的中石油,未来在煤层气的远距离输送方面将节省大量成本。今年6月,中石油修建的我国第一条煤层气管道打火开焊。该管道全长35公里,年输气能力30亿立方米,可连通煤层气资源地与西气东输管道。
政策方面,虽然至今尚未指定出新的公司拥有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但中石油在筹备成立煤层气公司的同时,在加紧谋求取得煤层气开发对外合作专营权的工作。据中石油内部人士透露,预计不久将会有结果。
据了解,煤层气开采的对外合作权一直以来都是由中联煤层气独家拥有,其他公司没有权利引进外国合作伙伴。去年,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煤层气开采对外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在中联煤层气之外再选择若干家企业,与外国企业开展煤层气合作开采的试点工作。
中联煤独行资金需求大
“中石油的退出对中联煤是件好事。以前双方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中石油公司太大,业务以油气为主,在煤层气方面的精力毕竟有限。”中联煤董事长孙茂远说。
事实上,对于中联煤来说,无论是现有的项目还是未来的规划,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仍然强烈。
现在中石油退出合作,孙茂远证实中联煤有上市的计划。借力资本市场既可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又可以改善股权结构,还能扩大公司业务的影响力,这似乎成为中联煤的唯一出路。
中联煤有着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外合作专营权,但国内煤层气构造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十多年来不少海外知名能源公司满怀热情而来,空手而归,借力外资之路障碍重重。
政策方面,去年国务院修改了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除了中联煤外,还将指定其他公司拥有煤层气的对外合作专营权。中联煤在这方面的垄断优势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