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台的《
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
煤层气年产量达300亿方,高于初稿中提出的210亿方。规划编写领导小组副组长孙茂远认为,产量的提高表明国家将给
煤层气产业空前的支持。
2011年底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虽然没有引起媒体太多关注,却改变了我国煤层气产业未来5年的格局。
在这次会议之前,《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初稿中提出,2015年煤层气产量为210亿立方米。但在这次会议之后,赶在2012年元旦之前出台的《规划》一鸣惊人,2015年煤层气产量目标达到300亿立方米。
要知道,“十一五”末我国煤层气产量只有90亿立方米,尚未达到100亿的规划目标。
从210亿到300亿,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国能否顺利完成规划目标?
记者为此采访了《规划》编写领导小组副组长、中联煤层气公司总顾问孙茂远。他表示,由于我国重视煤层气开发时间不长,在技术、体制、政策等多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但国家既然提出这么高的要求,肯定会在政策扶持方面有许多新的措施。”
而著名
石油地质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规划目标并不在意:“指标我不看重,现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总体来说不尽如人意,主要力量应该放到提高工作量和技术能力,否则目标也不可能完成。”
不过翟光明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有些煤层气项目已经走上正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煤层气将升级成为常规能源。
种种迹象表明,“十二五”期间煤层气产业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从210亿到300亿
煤层气又称煤矿瓦斯,是造成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第一杀手”。“先采气后采煤”是防治煤矿事故的有效手段。因此,同其他油气资源相比,煤层气的开采别有深意。
2011年11月11日,在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的会场上,发放到与会代表手中的《规划》初稿中,2015年煤层气产量仍为210亿立方米。
但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有关领导提出,煤矿瓦斯治理任务很重,希望加大煤层气开发力度,提高煤矿安全开采,并明确表示:“有什么困难可以想办法克服,要什么政策国家都会给。”
在这样的要求和激励下,经过专家讨论,《规划》发生重大变化,产量提高到300亿立方米,储量也从8900亿立方米提高到1万亿立方米。
这样的变化让孙茂远振奋不已:“既然知道有困难还提出要加大力度,说明国家肯定会给这个产业空前的支持。”
除了总量变化,修改后的《规划》还确定了地面开采将超过井下开采,这也是未来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煤层气的大势所趋。
孙茂远也是煤层气“十一五”规划编写组组长,从事煤层气开发工作已有20年。他希望,到“十三五”末,我国能形成巨大的煤层气产业规模,到2020年形成500亿~600亿立方米产量,占
天然气产量的20%,逐步从非常规能源走向常规化。
不过,翟光明提醒道:“别把这个目标看得太简单!我国在刚开始开发煤层气时也曾乐观地估计到2000年就能达到100亿立方米的年产量。但是现在看来,要想达到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还是要依靠技术进步。”
加大勘探开采量
我国煤层气的地质条件远不如美国等国,构造煤、深部煤和超低渗煤层气资源占70%以上,要想获得高产井必须依赖高科技手段,但国外技术在我国往往“水土不服”。
“科技方面必须有创新思维,否则完成300亿立方米的目标很困难。”孙茂远直言。
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地质师杨瑞告诉记者,相对常规油气,煤层气开发最大的风险就是钻井,因为煤层气是吸附性的,不是自喷的,要想获得产能很难。目前钻井技术的国际趋势是发展多分支水平井。
而我国目前多半是早期的直井技术。据悉,我国目前5000多口煤层气井中产气井不多,单井产量也较低,不超过2000立方米。
翟光明告诉记者,水平井顺着煤层打井,然后分段压裂,单井产量可以达到几万立方米,甚至十多万立方米,远远高于直井。“虽然单井成本高,但是一口水平井产量相当于好几口直井,实际上是降低成本,未来中国必须打水平井。”
此外,翟光明指出,为了找出煤层气储量丰富的地区,地面勘探工作也应加强。勘探和水平井是突破我国地质条件限制的两大手段。
但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没有批准新矿权。现在,煤层气全国探矿权只有6万平方公里,相对于
石油天然气的428万平方公里显得微不足道,与18万平方公里的煤炭矿权相比也较小。
“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
天然气,需要大面积勘探、开采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随着《规划》目标的提出,国家应适度增加矿权面积,批准新的矿权。”孙茂远说。
政策仍是赢利关键
2006年前后,我国曾在沁水盆地打出日产量10万立方米的煤层气井,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产业迅速升温,甚至BP这样的国际大公司都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但很快,热潮退去,外资撤走。
“主要是这些公司低估了在中国开采煤层气的难度,打了很多井产量都很低,达不到他们的赢利点,所以就退出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是政策引导型,企业看不到效益就不敢投入,要是能像常规油气一样获利,资金就会不断进来。”
相比之下,美国高额补贴的经验被不断提起。实际上,美国煤层气开发的准备期比中国还长,达到30年,但只用了12年就形成了产业规模。这主要得益于超过售价50%的财政退税补贴,且政策延续了23年。
有鉴于此,孙茂远提出将抽采补贴加大到0.4元/立方米以上,使补贴总金额达到井口价的50%,同时适当增加风险勘探的投入。“这个产业只有靠经济政策来导向。如果大家都挤破头向这个产业挤,肯定能快速发展。”孙茂远说。
他指出,300亿立方米的目标需要很大量的投资,要鼓励有实力的油气企业和煤炭企业加大投入。同时,我国不乏有实力、有技术的民营企业,国家也应多给政策支持,开放市场。
实际上,中联煤层气依靠国家政策和示范工程,最近3年都实现赢利。2011年又引进了中海油,增资扩股,力图更大发展。而我国其他煤层气开发企业则需要通过其他产业来支持。例如,河南煤层气公司通过收购小煤矿,以煤矿的收入利润补贴煤层气。
“但是长期靠主业养活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最终都要走到市场化。国家应从政策上刺激企业的生血造血能力,让企业加大赢利能力,逐步走到市场化融资、上市。”孙茂远说,“一旦技术突破形成产量,融资不会太难。”
标签:
煤层气 煤层气动态 新能源 能源
上一篇:
"十二五"将迎来煤层气行业快速发展时期
下一篇:
浙江东阳市横店磁材企业加快煤改气步伐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