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发布实施《采空区管道风险评价与防治方法》。该文件虽是一项企业标准,但填补了国内外输气管道采空区风险评估标准的空白,对提高我国管道采空区风险预防和治理水平、保证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有388公里管线经由矿区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分布在山西、山东、陕西和宁夏4个省区的8个矿区76个矿井,开采形成的部分采空区影响管道安全运行。其中,在山西省穿越沁水煤田长达152.2公里,管道因此受到地表沉陷灾害的威胁。
为解决上述问题,2007年,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西安科技大学合作,正式启动“油气管道工程穿越采空区风险评价标准和防治规范”研究项目。经过两年多努力,通过对陕西、山西、山东和宁夏部分矿区采空区的灾害调查与分析,开展了管道沿线采空区灾害评价标准研究。选取沿线典型采空区,对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系统计算和分析评价,并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研究采空区防治的方法措施。
2009年8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采空区管道安全评价与防治方法》验收会上,专家对其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项目“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经过1年多修改完善后将其作为企业标准发布实施。
该标准明确了西气东输采空区管道的基本规定,采空区危害等级、采动地表沉陷主要影响因素、管道通过采空区灾害的勘察与监测、上覆管道危险性防治措施等。从经济和实用角度看,采空区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一方面从管道设计、施工和管道日常保护等方面考虑预防措施,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不合理采掘造成管道断裂等恶性事故。以经济有效的方法评价采空区对管道的运行安全风险,判定各种采空区是否会对管道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按各管段采空区风险的风险等级,指导管道采空区的日常管理和处置措施。
该标准实施后,有助于提高我国输气管道的管理技术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给输气管道的维护、维修决策提供指导,改以前的盲目维修为视情况维护,从而降低管线维护费用,达到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可为我国油气管道采空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一套规范的技术指南,提高管道采空区事故预防和治理水平,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外通行的管道风险评估技术提供技术支持,最终提高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水平,实现长输管道安全运行。
■名词解释
采空区:在煤炭资源开发中,采用井下开采的矿山约占总开采矿山的70%以上。地下大量的煤炭被采出后普遍形成大范围的采空区。
采空区是造成油气管道通过区地面沉(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按照深度与开采厚度比,采空区可分为浅层采空区、中层采空区和深层采空区;按照开采方法,可分为长壁陷落分层开采采空区、长壁放顶煤开采采空区、短壁陷落法采空区、巷柱或房柱式采空区和特殊开采方法采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