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0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将在成都召开。展览会以“新能源、新机遇、新跨越”为主题,届时,包括被称为“世界太阳能之父”的澳大利亚ARC卓越光伏中心主任马丁·格林、世界清洁能源委员会主席古斯塔夫·河格罗布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专家及投融资机构,将针对新形势下的新能源产业在政策、市场、技术、投融资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峰会期间,还将举行成都—德国勃
兰登堡州新能源及环保技术与投资论坛、中国—东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研讨会、中美可再生能源产业合作前景展望研讨会。
昨日下午,中美可再生资源产业合作前景研讨会在世纪城举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资源专业委员会和美国可再生资源理事会及众多专家业内人士针对发展的机遇和市场,以及中美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合作的前景和未来机遇等进行了研讨。业内人士称,这是在全球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两大可再生能源协会携业界精英成都对话,对推动两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深度合作意义重大。
“这是我第一次来成都,我感到成都召开新能源论坛是成功的。”美国可再生资源理事会理事长迈克尔·艾克哈特表示,由于成都双流拥有新能源产业集群,因此论坛在成都召开能使技术人才得到充分交流,打造了一个产、学、研三方交流平台。新能源技术作为专利不会转让,如何规避技术壁垒?“技术交流可通过三个层面实现。”迈克尔·艾克哈特认为,除了企业和学院、研究室共同研发外,由政府层面进行突破也是一种推广方式,公司与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之间的无缝合作将成为重要方式。
参与本次研讨会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认为,以双流为例,发展新能源产业已过了起步阶段,现在主要是建立自己品牌的问题。创新,在新能源产业显得尤为重要,新能源企业只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能在创新上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