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拟定于2009年8月13日举办“驱动环境和谐·实现绿色崛起—2009·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对话”。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活动,以下为光伏分论坛实录。
主持人: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样一个对话,我想作为光伏可再生能源的生力军。光伏现在和风力发电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光伏是两头在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光伏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目前怎么样看待光伏的两头在外,包括社会说到光伏就是高能耗、高污染,为什么还要发展。现在环保问题是国计民生的大事,能源问题同样也是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样的国计民生大事一定要有政府行为。所以太阳能和风能发展的快不快和政府的行为有很重要的关系。
朱虞:太阳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和风能一样,是可持续、可再生的能源来源。在过去的3—5年中间,太阳能由于国外的补贴政策出台,得到了长足推进,尤其是德国、西班牙,美国刚刚开始。所以太阳能还是处在早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间已经受到了各方面很大的关心,也受到了一些挑战。
有人认为太阳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我觉得由于太阳能行业发展过快、过热,其实主要能耗、主要污染来自于我们所说的前端,由于太阳能发展比较快,所以供求关系在过去几年中间变化比较大,在求大于供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为了高利润,冲进多晶硅行业发展。做到精细化工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需要很强的化工背景。中国很多新上的项目,包括海外上的一些项目,在多晶硅方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能完全融合到化工的回收和可再生能源环保方面的要求。所以就造成很多新上的项目产生了很大的污染。真正的太阳能在能耗、污染方面都是很低的,只要能做到很好的规划,长期的发展就不会像现在有些项目出现的高能耗、高排放情况。
太阳能所需要的能源,产出太阳能在两到三年之中就可以得到回收。从经济角度来讲,现在还做不到两到三年就能得到投资效益,现在大规模还是依靠政府的补贴政策来维持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来说,欧洲走的比较早,他们的补贴电价维持在4块钱人民币一度电,而中国和美国相对来说,因为市场容量实在比较大,到底补贴多少,各个国家也探讨不出来这个问题。但是不管中国也好,美国也好,最近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这个行业的发展。因为对于太阳能来说,还是可以可分散式、可持续的、可再生的、非常洁净的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间一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
郭里辉:首先我说一下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系。太阳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一个玩具,而是实实在在的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这个事情在90年代末时,德国的专家推出上网电价就做过深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要使太阳能发电大规模的被采用,就是要推广这个市场。由此德国推出了上网电价,上网电价出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太阳能踏入市场的关键环节。现在在这个市场有一个学习曲线。所以,市场的问题和政府政策以及上网电价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的关键问题。我这里并不是说技术问题不重要,下面我会有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技术问题会使我们加速这个过程,会使每瓦生产出来的太阳能成本会下降,但是电价并不完全取决于成本问题。
下面说一下技术问题。实际上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技术分三个层面。1.在线技术;2.新技术;3.实验室开发型技术。
在线技术就是现在大家都在采用的标准化的生产线。新技术就是带有突破性的,不采用常规的设备和常规手段做出来的,它的特征是什么呢?一般情况下比在线技术要高2—3个百分点,这种技术不是我们在常规的市场上通过购买常规的生产线所能得到的。实验室技术就是实验室正在做的,旨在转变效率突破30%、40%,甚至于50%,这种东西是比较远期的东西。
我们国家的技术和国外相比是什么状态呢?在我们国家这个领域,99%的企业都是采用常规技术,我们虽然是一个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大国,但是在技术还是在在线技术层面上。所以我们国家要想占领制高点,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实验室技术的开发,是我们今后在这方面占领制高点的关键环节,我们国家现在缺的就是这两块。
再有,现有技术是什么样子呢?假设一下,现在的多晶硅每公斤处在40—50美元。整个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分6块。如果多晶硅材料的成本是35美元,太阳能电池转换控制在70%,这时候所能承受的组建价钱是在13块钱左右。所以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直接就是最后组建成本的下降,但并不代表着发电每一度电的下降。如果能够进一步使多晶硅降到20美元一公斤,使得转换效率达到18%的话,就可以支撑每一瓦9块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得我们的技术摆脱现在的常规技术,能够引入新技术,比如提高20%的转换效率,而成本又不至于增加,那太阳能的成本就可以下降到6块钱、5块钱,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支撑和常规能源竞争的局面了。但无论如何,这方面的工作都是取决于市场,我们有没有重大的市场来支撑这个事情,就是上网电价是至关重要的,不给企业上网电价,就相当于这个产品做出来以后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再补贴,补贴来补贴去总不是最终的市场接受价钱,哪怕这个价钱低,企业向这个努力,企业都是可以接受的。
刑树海:我站在媒体的角度讲一下这个行业的现象。现在这个整体行业发展过速,存在一定的泡沫现象。这个现象在经济危机之前就存在。这个现象与在座的媒体朋友也有一定的关联,造成这个行业的过速发展特别快,造成一些泡沫现象,在危机当中显现出来一些发展不利的因素。事实上,存在着很多炒作现象造成的。一些企业为了吸引资金,为了融资,为了快速上市,在炒作,媒体也帮助炒作。一些大的行业财团关注和支持光伏行业,有的注资,有的参股,也造成这个行业表面的繁荣。
从媒体来讲,因为光伏行业技术含量比较高,产业链特别长,所以大部分媒体朋友缺乏对这个行业专业知识的了解,导致我们在宣传报道当中单方面的听信一些企业,迎合了一些企业的想法,被大的社会趋势所引导,因为这个行业就特别的好,从表面上做了一些宣传报道,导致我们存在着一些部实的现象、夸大的现象,造成整个社会对这个行业不是特别真实了解的情况下造成一些误导,认为这个行业就是特别好,就是淘金,进来这个行业就能赚钱,进来这个行业就能上市。
在政府层面,多数城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区发展,在招商引资,在加大推动的力度。这些现象都造成了对光伏行业表面的过分繁荣。导致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
从媒体的角度,要加强对行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做一些严谨求实的报道,共同提升媒体在行业之中的威信力,做一些客观的报道,理性的分析,做好光伏行业的眼睛和喉舌作用,提升整个媒体在行业当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报道当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光伏的国际化、民族化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关注我们这个行业一些成本的信息,关注光伏自主研发的一些产品,关注国内市场的一些启动和发展,共同促进这个行业项目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中国老百姓蓝天绿地的愿景。使光伏行业在媒体的引导下,走上健康持续性的道路。
石:大家对光伏产业高度关注,很多地方政府也很热,很多媒体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宣传。今天媒体在这儿,我们希望媒体也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的、理性的报道。
第一,对光伏行业怎么看。前一阶段,在各个方面都传出来,光伏产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不能发展。这样一种看法不仅仅在一些媒体上有所见诸,在国内的一些高层人士、院士、经济学家、政府官员,都有这样一些说法。这种说法到底符不符合客观实际?如果这样一个客观结论存在,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共同行动当中,各个国家都是把发展再生能源,特别是把发展太阳能作为一个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发展,恐怕这个决策就是很大的谬误了。
从实际来看,在整个太阳能的生命周期来说,至少20年以上。最近一些研究机构把使用20年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都做了普遍测试,测试之后发现,它的效率一般降低不到10%。现在装备不能说报废就报废了,到了寿命还可以继续,只不过效率低一些,它没有危险性。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它所消耗的能源,消耗能源主要是它的前端,就是生产多晶硅的过程当中,消耗的能源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是两年左右。也就是说在20几年的寿命周期当中,它所消耗的能源用一年多、两年、三年就可以回收了。其余的十多年,甚至二十年都是从大自然给我们索取,送给我们,我们不用就白白浪费掉了,我们用就是给人类造福了。
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我们的很多多晶硅生产企业,现在能耗越来越低,比如国内先进的每公斤150度左右的,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所谓两头在外都是发达国家生产,如果它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这些国家也不会大力发展。现在两头在外给我们很大的制约,所以这几年大规模发展多晶硅材料,但是在发展当中有炒作。随着泡沫挤出去以后,投资者更加理性,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可以把成本降下来,在比较低的成本上也有一定的盈利,而那些管理不善、污染严重的就被淘汰出局了。现在有的单位可以把四氯化硅做一些转换,也可以利用。这个过程不是必然的,当时国内确实有企业在研发、开发当中曾经出现过这个个别现象,但是这个个别现象被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抓住以后,大做标题,中国的太阳能行业也是污染的。给了这个标题以后,我们的一些媒体,包括一些科学界的人士也不太负责任的说了一些话,这些话说出去以后,媒体到处炒作。这样一个多晶硅的材料,多种新工艺都在提高环保的清洁生产性能。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大多数生产线在这方面表现是良好的。我想不能够说光伏产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而是清洁的、绿色的产业,否则世界战略的选择都选错了。在可再生能源里,它的资源量是最大的,潜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各个国家都把研发的重点、创新的重点进一步向这方面集聚。包括美国方面,奥巴马上台以后,在太阳能投入方面成倍增加。
昨天我在三亚参加了一个太阳热发电的会议,不同的技术通过竞争都可以找到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关键我认为很重要的在于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这个政策是配套政策,不是某一项政策,在政策里面起比较大作用的是上网电价政策。2006年能源法里已经有了,但是光伏政策还没有落实。政策的支持,会促进各方面研发、投资,会进一步加大做,随着规模的扩大,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成本就会降下来。包括德国的上网电价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这个价格绝对是要调整的,包括欧洲的上网电价,每年也是往下降的,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个价是往下降的,火电价是往上升的。现在普遍脱硫,脱硝大部分还没有做到,特别是二氧化碳埋存的问题,如果这个加上火电不得了,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全实行这个。火电成本上升,风电成本下降,如果我们政府政策得当、出台及时,技术进步,包括政府对它的研发投入,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这都是政府的政策,政策不仅仅是上网电价,但是上网电价是很核心的。这些政策如果出台,会大大加快它的健康发展,会加快它的替代进程。中国在世界上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大大提升,中国希望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这个发展环境绝不仅仅就是个战争,没有战争、没有恐怖,现在环境的压力对中国来说也很大,如何降低这个压力,我想我们的再生能源进步、我们的政策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减少这方面的压力,使中国在外交上有更多的主动权,我认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在政府政策上还是要加快政策制定的进度,出台更加积极的、系统的、配套的政策,促进整个产业链,包括创新链以及人才的培养,能够进一步全面的得到发展。
我最近参加国家气象局的报告,他们提出来,美国现在太阳能站在美国是上千个,我们才是120几个,所以这个基础工作至今没有得到重视,还没有做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加以投入,我觉得这都是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的,应该给予支持。最近国家气象局刚刚开始提出研究报告,但是它和我们大规模的发展已经落后了。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做一些调整,需要做一些稳固的、健康的发展,最近几年还是把基础工作打牢,但是政府的政策要出台,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