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太阳能光伏装备国产化步履艰难

    访问: 光伏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1-07-01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光伏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进程并不顺利。

      “目前,公司已接到了1.6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南京华伯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伯)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伯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对于华伯、正泰集团、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试水光伏装备制造国产化的企业而言,从跨国巨头那里抢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

      让光伏装备制造业内人士感到尴尬的是,虽然国产设备生产出来了,但很多客户却不敢使用。其根源在于,用中国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容易赢得外国客户的认可。

      难以摆脱设备工艺

      长期脱节顽症

      “截至2010年年底,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已达到4000多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才80多万千瓦。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远远高于光伏设备,因为风机制造业的市场几乎全在中国。没有市场的拉动,装备制造业没法发展。只有自己使用了,别人才敢用我们的设备。”孟宪淦表示。

      虽然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光伏装备业的中流砥柱,但同时也遇到一些发展瓶颈:核心技术掌握程度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缓慢,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研发是以大量的资金为支撑,大型设备的研发资金投入比较高,通常来讲,研发一台设备,投入基本上是这台设备的3倍。不但需要资金雄厚,而且资金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一位组件企业负责人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从发展历史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是设备做好以后再搞产业,而是买到设备后搞制造,并且产品95%以上出口。”

      起步晚,起点低,导致国产光伏装备制造业“先天不足”,一直面临市场、材料和核心设备“三头在外”的困局。

      2004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改,保证了对光伏应用的新一轮补贴,“百万屋顶计划”进展顺利。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德国,向全世界采购电池组件,中国的组件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大量购买国外设备后投入生产。

      “涉足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业,是我多年考虑酝酿的结果。”李伯平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这一领域长期由国外垄断的局面。”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建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几年,国内光伏生产企业的核心设备一直依赖进口,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交货周期长、工艺调试繁杂,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牵绊了国内光伏企业扩大产能的步伐,为光伏企业所诟病。”

      “装备制造特别是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制造,还要涉及更重要的工艺技术研究。”孙建江告诉记者,“现在的光伏制造产业,装备制造商在提供设备的同时,一定要提供工艺技术,包括如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整个工艺制造技术都需要由设备制造商提供。”

      “就光伏设备来说,中国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艺方面,制造是硬件,而工艺是软件。”面临国外在这方面起步早、投入大的局面,华伯将目光瞄准了设备和工艺的同步设计。

      “华伯意识到,光伏设备企业要想发展好,必须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结合。为此,华伯必须彻底打破以往设备和工艺脱节的发展模式,直接同步工艺技术的发展。”李伯平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而在孟宪淦看来,如果国内光伏市场发展, 国内组件企业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截至2010年年底,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已达到4000多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才80多万千瓦。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远远高于光伏设备,因为风机制造业的市场几乎全在中国。没有市场的拉动,装备制造业没法发展。只有自己使用了,别人才敢用我们的设备。”孟宪淦表示。

      呼吁政府专项资金支持

      “国家如果能建立长期稳定的专项支持资金,通过联合攻关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技术装备难题,引导并支持加快建设国产化装备开发基地、建立多层次的开发专项基金和支持国产装备的示范应用,必将更大范围推进光伏生产装备的国产化。”李伯平对国家的政策支持抱有很大的希望。


      太阳能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可用的最大能量来源,它提供了其他可再生能源不能提供的好处。

      2010年四季度全球光伏制造设备支出(包括晶硅电池从铸锭到组件和薄膜电池面板制造设备支出)高达29亿美元,连续第六个季度增长,而同期的光伏行业产能也有两位数的季度增长。亚洲电池制造商的设备需求将在2011年继续推动设备营收的增长,Solarbuzz预计2011年全年将达到117亿美元,超过2010年的107亿美元。

      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光伏产品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这大大推动了全球光伏应用的发展。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光伏发电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力度逐步增强,光伏产品的价格呈现快速下滑趋势。

      据统计,1978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价格为78美元/瓦,发展到2011年,已下降到1.6美元/瓦以下。全球范围内,光伏产业持续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中国企业在推动光伏制造产业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原辅材料和光伏设备的国有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光伏产品,不仅代表了低成本和高质量,还代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

      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被誉为“中国光伏之父”的国内专家杨怀进最早是做半导体行业的,早年转到光伏行业。

      6月上旬,他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太阳能装备制造行业国内还没有正儿八经的企业,有的只是对国外设备的简单拷贝。这就好比电视制造业中引进了几条显像管生产线,并不掌握等离子、液晶技术一样,还处于低端。”

      “研发这块,国外很强,但生产不强。而研发又离不开生产,做得好的应该是边生产边研发,中国提供了集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资源条件,所以,他们找中国。”杨怀进说。

      杨怀进分析,目前,光伏行业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全球光伏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产品成本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其次,光伏行业对装备的依赖度非常高,中国的设备国产化将对中国在硅片、电池、组件的成本控制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再次,全球加速降低光伏的补贴政策,光伏行业如何迅速减低成本,摆脱对政府补贴政策的依赖,使这一清洁能源迅速市场化已成为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最后,由于光伏行业根本的供需关系取决于成本,成本的大幅下降必将带来市场的成倍扩大,未来预计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们认为,设备的国产化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将大幅减低生产的单位成本,带动需求的迅速上升。”李伯平告诉记者,“部分供应不足的设备在未来将成为投资热点,若干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加入将改变未来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可能会改变产业发展进程和竞争格局。”

      “国家如果能建立长期稳定的专项支持资金,通过联合攻关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技术装备难题,引导并支持加快建设国产化装备开发基地、建立多层次的开发专项基金和支持国产装备的示范应用,必将更大范围推进光伏生产装备的国产化。”李伯平对国家的政策支持抱有很大的希望。


    标签: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太阳能电厂夜晚怎么发电?
    下一篇:海宁太阳能企业的西塞罗模式与OEM之路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