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21世纪,煤层气大发展的时代

    访问: 煤层气动态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06-05-25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日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国家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是最有开发潜力的资源。据稳妥估算,我国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为6万亿立方米,前景相当好。不少专家提出,21世纪是煤层气大发展的时代,煤层气是天然气最现实可靠的替代品。
      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
      
      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体,俗称瓦斯。我国是世界上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占世界储量排名前12位国家资源总量的13%。根据最新一轮资源评估结果,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31.4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或350亿吨标油,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不仅在总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在区域分布、埋藏深度等方面也有利于规划开发。煤层气资源在我国境内分布广泛,基本可以划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三大资源区。其中中部地区约占资源量的64%。西部地区的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资源量也超过10万亿立方米,为集中开发提供了资源条件。
      
      据统计,我国煤层气埋藏于300米—1000米之间的资源量约占总量的29.05%,1000米—1500米之间的占总量的31.6%,1500米—2000米之间的占总量的39.35%。埋深1500米以浅适于开发的约占总资源量的60%。
      
      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称,我国能源问题面临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及能源利用率较低两大挑战,加快煤层气等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常规天然气在地域分布和供给量上的不足,是解决能源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
      
      开发利用煤层气,可将燃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由目前的不到3%提高到2010年的10%。因此,开发煤层气对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开发煤层气也可以改善大气环境。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60亿—8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排入大气中,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24倍,不仅严重影响矿区环境安全,而且对全球大气环境影响极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如果把这些排放到大气中的煤层气当作燃料使用,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真正开始研究煤层气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公司进行相关的勘探尝试,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进入真正的开发阶段。中国煤层气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为促进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将开发煤层气资源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煤层气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在自营勘探上,以中联公司为龙头的国内煤层气勘探企业在沁水、鄂尔多斯、辽中、滇东、两淮、晋城等10余个煤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施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已登记64个煤层气勘探区块,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目前在10多个重点区块的勘探都取得了较好成果。
      
      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诱人。在国际能源局势趋紧,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推进煤层气的产业化开发,使瓦斯成为接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新能源资源。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煤层气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可期。按照每立方米协议气价1.1元测算,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2.1%,全部成本7.9年后可回收,每立方米气可获利0.3—0.4元。
      
      据了解,煤层气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煤层气生产基地,除了带动运输、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生活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外,还能推动本行业的相关技术、科研等产业,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标签:煤层气 煤层气动态 新能源 能源

    上一篇:发改委: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提速在即
    下一篇:技术突破促煤层气产业开发升温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