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中原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要在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东濮探区不断实现探明储量增加的目标,广大勘探工作者有不小的压力。而“十一五”期间,油田形成的以“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和“大斜度多靶定向钻井”为代表的中原特色勘探技术,就像一个巨大的杠杆橇起了东濮老区勘探这一“巨石”,为东濮老区力争实现储采平衡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
指准勘探目标
“精细研究,立体评价,掌握规律,明确目标是东濮老区勘探的第一步。”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勘探规划室主任贾艳珺说,“这也是油田勘探工作的思路。”根据这一思路,油田按照横向到边,垂向到底的立体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精细解剖,分区建立地质模型,使勘探目标预测更加准确。“十一五”头三年,东濮勘探运用此项技术先后在西部斜坡带12个断块区新增探明储量695万吨,在北部中央隆起带29个断块区新增探明储量1584万吨。
特别是2009年,随着“储层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取得新突破,油田完成了16个区块77个目标砂体的储层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工作。
科研人员利用这一技术,完善了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多信息相控储层预测技术体系。砂泥岩薄互储层地球物理预测与描述技术基本达到工业化应用水平,地震多属性分析与地震岩性参数反演技术在东濮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得到进一步验证,正反演模拟分析与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等储层预测技术首次应用于水平井设计和气田开发中,见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而东濮凹陷濮深18井深层储层预测的成功,也证实了实钻数据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预测符合率在85%以上,实现了东濮西部洼陷带深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突破。
在户部寨气田挖潜中,油田通过应用这一技术明确了砂体的空间展布,日增天然气7.89万立方米,自然递减率同比减少4.4个百分点。在白庙气田水平井设计中,对沙三中、沙三下主力砂体进行了可靠预测,综合评价后确定了4口水平井的钻探目标。
同时,濮卫地区高精度岩性目标处理与砂体预测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提交岩性圈闭目标1个,砂体厚度预测误差率小于20%,发现构造-岩性目标两个,预测圈闭面积4.58平方千米,圈闭资源量258.7万吨。
“枪再好,没有好的瞄准技术也枉然。”物探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忠亮的话说明了储层预测技术在油气勘探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看清地下迷局
东濮凹陷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主体构造已经进入成熟勘探阶段,存在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不高、目的层频带窄、断层成像精度差等问题。
“显然,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正逢其时。”地球物理勘探公司2143地震队队长徐振来告诉记者。
为满足复杂断块群勘探开发的需要,中原油田自2005年开始,就在马厂地区开展了高精度地震勘探的试验,地震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应用中也见到了显著效果。
2009年,油田先后在黄河南北完成4期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满覆盖面积约660平方千米。通过几年深入研究和勘探实践,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形成了基于叠前偏移和高密度采样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设计技术系列、以叠前偏移为核心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系列以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整体解释技术系列。目前这一技术系列已经成为东濮凹陷精细勘探的关键技术。
开展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实现了对复杂地质体的精确刻画。新资料分辨断块能力由原来的0.05平方千米精确至0.01平方千米。油田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两年实施探井9口,成功率100%。
2009年,油田开发应用了提高复杂断块成像效果新技术。折射波静校正、CRP道集反褶积、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方法的应用,使东濮高精度三维地震处理技术进一步完善,地震资料分辨率明显提高,复杂断块成像精度进一步改善。
油田利用马厂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整体解释,建立和落实了马厂构造的基本构造格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利目标的精细构造刻画和分层系目标评价,落实钻探井位;利用桥口-新霍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沙三上-沙三中构造,落实圈闭9个,圈闭面积4.65平方千米,预测圈闭资源量360万吨,部署实施的评价井新16井、新17井,分别获高产工业油流。其中新17井连续含油井段1千米,解释油层近100米,极大地提高了新霍构造的勘探价值。
标签:石油技术 勘探开发 石油行业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