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这两个没有出过远门的藏族小姑娘知道了一件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气站正在那里建设,闪亮的光其实是电焊的火花。
白玛看卓的家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果青村,海拔3778米。“天然气,清洁能源”这些对小姑娘而言新鲜的词汇,在她朴实的描述中就成了“我的妈妈以后不用捡牛粪了,用天然气做饭又快又方便,冬天不用生火炉了……”
日常生活的极限考验:4个月无法洗澡
“4·14”玉树地震之后仅仅28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收到青海省政府的信函:“玉树州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灾区恢复重建中,青海省考虑发展清洁环保能源,引入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供应品种……由于青海省经济总量小,财政困难,加之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恳请贵集团公司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帮助援建这项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
深谙玉树环境、气候特殊等情况,蒋洁敏提笔写下了批示:“要干,要快干,要干好,不能冻坏一个人。”
根据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争取7月份开工,入冬前完工并投入使用”的要求,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承担了建设中国海拔最高天然气站——玉树天然气站的重任,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简称CPE)青海分公司成为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
初到玉树高原,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头痛、呕吐、流鼻血、失眠等高原反应。稍有感冒就会引发高原肺水肿危及生命。8月中旬,后勤管理员梁冠华一度双脚不听使唤,甚至无法行走。领导怒吼着说:还没到让你拼命的时候,赶紧飞到西宁治疗!
梁冠华身体好转后又返回玉树,4个月下来,他脸色发黑,嘴唇发紫,打吊针49瓶,手上针孔密布。
玉树气候变化无常,经常一天可以领略四季。项目合同经理林宏翻着日志告诉记者说,从7月10日施工到10月25日投产,下雨雪、冰雹的时间要占到三分之一。有时,大雨瞬间倾盆而下,大家浑身湿透,回到住处避雨,换衣服;等太阳出来,换上衣服走到工地刚干上活时,大雨再次骤降。一天来回被淋湿几次、折腾几回。
据统计,先后有500多人参加天然气站的建设,其中近百人患上感冒、带状疱疹、肺炎、冻疮等,有二三十人被紧急送上飞往西宁的飞机进行救治。工地上招用的100多名临时工因为受不了高海拔和气候的折磨,不辞而别,给多少钱都不愿再干。
最初用水全靠车拉,除了做饭、喝水以外,谁都舍不得用,很多人刷牙、洗脸全免了。即使洗脸也是用汤勺舀一点倒在毛巾上,然后擦一下而已。
绝大多数参建者4个月都未洗澡,也很少洗衣服,浑身一股馊味。很多人晒得被称为“黑人”,脏得被称为“流浪汉”。等打了井能够洗衣服时,很多人衣服上的油污和床单的脏印根本洗不掉了。
工作强度的极限挑战:戴着安全帽睡觉
在玉树,不说干活儿,单是快走几步路都会一步三喘,仿佛背着几十斤的东西。项目经理骆建武多次坚决而郑重地说:“不养一个闲人,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天然气工程建设、管理、运营的好手!”
骆建武的愿望与决心全部实现了。简陋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让参建人员发现自己有当木匠、电器修理工等潜质。如今现场的空地上还遗留着一张当初自制的桌子,一块只有1.5厘米厚的复合板,长三四米,宽二三米,桌子腿是4根板条。
工作强度的巨大让很多人脚上结实的工鞋——翻毛皮鞋穿烂了,一双袜子穿两天就磨出一个大洞。一开始大家发现袜子上有一个洞就扔了,后来穿有几个洞的袜子也不以为然。
高原干活儿不能使劲,否则会出问题。海拔每升高1000米,各类设备的工作效率就会下降10%。负责生产、安全、设备等工作的曾新定说:“每天感觉都在干活儿,一个人干七八个人的活,一眨眼就到凌晨两三点了。但变化怎么就是不大呢?心急如焚!”
焊接是天然气站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头发凌乱、瘦了20多斤的CPE项目经理常青介绍,从四川、江苏调用最好的焊工,一共3600道不锈钢焊口,2万多寸长,焊接合格率达到99%.最高峰有100多个焊工日夜干活儿。
来自川西南的焊工范晓红44岁,干了3个多月,焊了300多道焊口。他腼腆地说:有时累得真不想干了,但给灾区干活儿,不能当逃兵,否则太丢脸!
有一段时间,现场充满了常青与CPE项目总工贾祥瑞等人的争吵声。贾祥瑞说,都是为了工作,没个人恩怨,吵完后相互考虑对方的工作,提前沟通,相互配合。最后是笑谈往事。
24岁的刘伟大学毕业刚两年,在工地上蓬头垢面,头发一抓满是沙土和杂草。他身兼技术员、文秘、摄像师、接待员、记录员等数职,忙得给新婚4个月的妻子打电话经常都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他慨叹:“真是体会到了什么是极限,活总也干不完,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半,可以24小时不睡觉。”
参建人员每天经常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有时顾不上脱鞋子衣服,甚至戴着安全帽就睡着了,连做梦都在赶进度。
“海拔高,热情更高!氧气缺,精神不缺!困难大,干劲更大!”贴在现场的标语,无言地诉说着工作的艰辛与付出。
青海油田公司总工程师孙凌云在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候驻扎在现场半个多月,日夜操劳,肤色黝黑似碳、双唇干裂爆皮、两眼布满血丝,被人称为“流浪汉的头领”。
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宗贻平总结时问:“你们说,干了这个工程,以后还有什么苦不能吃,什么累不能受呢?”“是不是以后干什么都不会觉得苦、觉得累了吧!”
掌声雷动,笑声一片。
企地关系的磨合变化:从误解到朋友
由于多种原因,当地一些藏民曾经误把援建项目看成是企业要赚钱,后来经过充分的解释和沟通,最终参建人员和当地藏民成为好朋友。
果青村村长扎歌和项目部副经理孙青海就“称兄道弟”,骑着摩托车给他送来家里自制的酸奶、风干肉,邀请大家去他家里做客。扎歌说:“好朋友,我们是真正的朋友!天然气给我们带来了好生活、好机会!”
卓玛是扎歌最小的妹妹,她被招工进入了天然气站工作,穿上了印着宝石花的中国石油工服,感觉很漂亮。
目前天然气站除了正副站长外,16名员工全部是藏族。一些人读写汉字困难,首任站长周德珍就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了藏汉翻译软件,把加气站操作流程等汉语文本用软件翻译成藏文提供给他们学习。
中国石油玉树天然气站投资1.29亿元,骆建武自豪地说,我们在所有的玉树援建项目工程中创造了“六个一”: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投产运行;第一个取得选址意见书;第一个取得建设意见书;第一个取得规划许可证;第一个完成玉树灾后重建重大公共设施建设。
目前每天加天然气的司机寥寥无几,中国石油每天都是赔钱经营,仅用柴油自主发电一项就要花费7000元。
乐观的人们等待玉树城市燃气改造完成后,玉树天然气站就可以满负荷运转:年供气能力2000万立方米,满足玉树3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满足1000辆CNG(压缩天然气)汽车、2000辆LNG(液化天然气)汽车的用气。
骆建武等参建人员与藏民之间的情谊还体现在对高原生态的呵护。选择站址时,尽量少占草地,施工时把1万多平方米草皮移植出去,精心养护,施工结束后再把草皮移植到专用绿化区。
采访结束时,周德珍笑呵呵地说:“你别看现在站里没草了,草其实还活着呢,明年春天,这些草就会绿起来。”(记者 王冬梅)